痛苦。
反正,在继礁磬村之后,南田村也陷入了狂热的气氛之中。
你说村学还上课不?明天要吃席,所以肯定得放假一天。可明天都放假了,那今天干脆也多放一天吧。
也不能说是完全放假,小孩子还是不能离开村学的,因为村学里不止有本村的娃儿,还有外村的,临时放假天知道这帮孩子能跑到哪里去。只是不上课了,而是由窝头哥哥来讲一讲在省学的二三事,以及考科举的趣闻。
窝头哥哥……很崩溃。
他这个年纪真的太尴尬了,别人考中了举人,是不尊称一声举人老爷?放在他身上,最多喊一声魏老弟,再不就是由一群小孩崽子甜甜的喊他窝头哥哥。
讲故事对吧?讲!
礼物要送,请帖要给,故事要讲,最后的写文章祝福词一样都不能少。本来,窝头是想拒绝最后一项的,连理由他都已经想好了,很简单,就说他忙于做学问,书法很是一般。但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他的启蒙恩师是这么说的。
“你要是不愿意写呢,我回头找出你以前写的功课,找人裱起来挂在墙上。”
“我写!我这就写!”
呜呜呜,他太苦了。
唯一让窝头感到庆幸的是,等半天过去了,他和俩妹子重聚在马车上时,就发现俩妹子也不太好。
猪崽还是很坚强的,她只是面露疲惫。身畔的猪小妹可就惨多了,一看到窝头过来,就忍不住哭唧唧的凑过来:“哥!哥哥!”
“谁欺负你了?”
“姥,我姥姥!”
打扰了,告辞。
老魏家的流水宴准备相当顺利,这么多人的饭菜,光靠自己人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旁的不说,就没那么多的灶台啊!哪怕算上族亲都不可能,别忘了,好些个族亲还在省城郊外的庄子上呢!
多亏了有其他村人主动帮忙,他们不光派了女眷过来打下手,还带来了不少新鲜瓜果蔬菜,更有人索性拎了活鸡活鸭过来,连活鱼都有人送。
再就是魏大嫂了,她第一时间没得到消息,因为她大儿的房舍是很后来才起的,位置比较偏僻,等她得了消息并知晓杨冬燕的那番承诺后,真的是眼泪都要掉下来,忙急急的赶了过来。
魏大嫂的年岁本来就比杨冬燕要大上许多,但搁在前些年,妯娌俩站在一起,还是能看出这是同辈人。
然而,放在如今,岁月完全没放过魏大嫂,却独独饶过了杨冬燕。眼下,她俩就跟两辈人似的,看着最起码相差二十岁的那种。
见她这般,杨冬燕也是心酸,想劝她儿孙自有儿孙福,当爹娘的都将孩子们养大了,没得说迟迟不放手的。但话到了嘴边又被她给咽了回去,只叹气道:“嫂子你受罪了,等过几日咱们走了,你就搬到我这儿来,正好帮我看房子。”
“……好,好!”
“不说那些伤心事儿了,明个儿吃席!”
第101章
早就几年前, 杨冬燕就想好了,等到窝头考上举人以后,定要办一场热热闹闹的流水宴, 且还要做到顶顶好,让别人回味好多年的那一种。
事实上, 她办到了。
礁磬村这一带, 连带他们整个县的范围里,已经好多年没出过举人老爷了。更别提秃头山这边,甚至连出秀才都是三年前的事儿了。对,说的就是窝头。。
至于他们本村……
你猜,为啥南田村有村学,礁磬村却没有呢?
没有人规定说,必须考取秀才功名后才能办私塾,事实上只要是念过书的,也招得到学生的,就允许办学。
也就是说, 礁磬村之所以没有村学, 那就是因为以前压根就没读书人。
窝头是几十年以来的第一人, 哪怕在他之后倒是曾有人家咬咬牙送自家娃儿去上学,但事实上一个坚持下来的都没有。村里穷是一方面, 村学离得远又是另外一个方面。再就是, 窝头当初高中秀才给村里人的刺激还不够大。
刺激肯定还是有的,当时就感觉备受鼓舞, 哪怕自家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孩子出头,大不了就是农闲时再出门打零工等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孩子不喜欢念书,大人事儿也多, 干完地里的活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又碰巧摊上了不好的年景。连肚子都填不饱了,还读个屁啊!
甚至于,那些稍稍还有些上进心的人家,这不是都跑出去了吗?再便是老魏家的亲朋好友,但凡是想改变眼下生活的,都离开了。
剩下的人家,情况可想而知。
面对窝头的中举,村里人更多的其实是震惊。他们是真没想到啊,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读书很难出头的,人家城里娃儿尚且考不上,又怎会轮得到他们这些乡下泥腿子呢?
各种想法其实都有,但如今,自家跟老魏家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大到已经失去了比较之心,留下的只有懵圈。
秀才还仅仅是见官不跪,而举人却是实打实的官老爷了,只是尚未授缺罢了。
在本朝,官阶和官职是分开来的。哪怕那些不曾谋到过缺的举人,也是能每年从官衙门获取俸禄的。当然,数额肯定不高,但那也比一等秀才廪生强太多了。
村里人不一定懂得那么透彻,可这次老魏家办流水席,来的可不止是村里人。
县太爷都被惊动了!
他们县的县太爷已经是个六十开外的老人了,倒不是一直没升官,而是他考上举人时,便已经是五旬高龄了。再慢慢的谋缺,甚至还又考了一次会试,最终还是失败了,只能从偏远地方小县城的县丞开始干。一直到如今,他终于做到了县令的位置上。
本朝的县令,除却京畿重地区域外的,皆为七品官。
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七品芝麻官。
县太爷那头自然是接到了消息,本县出了位少年天才,年仅十三岁就考中了举人,可谓是前途无量。等进一步打听下来,县太爷都吓得打磕绊了,他这才知晓,自己的治下竟然有这么能耐的人家,背后的大靠山居然是国都南陵郡的安平王世子!
吓死县太爷了!
理论上来说,同为举人出身,在谋缺之时,是属于竞争者的。但那是理论上,事实上谋缺可不单单看功名的,还包括了出身背景、学识能耐,以及年岁。
就魏家那小子的年岁,县太爷笃定,就算那人没考上进士,也绝对不会放他去那些穷乡僻壤里当父母官的。像这般少年天才,甭管怎样都会被留在南陵郡的,甚至极有可能被选为贵人们的伴读。
想通了的县太爷,命人准备了一份厚礼,麻溜儿的过来吃席了。
得亏老魏家早有准备,流水宴压根就不是办一天,而是足足三天。
每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