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 67 章
此时,便有一人吐了口痰,低声骂道:“他们这群当官的,没一个好玩意儿,我们的命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他身边的人一听,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官府每日施粥,这不是挺好的吗?”
“好什么,前两日不是来了一帮大官吗,我无意听他们说道,江大人在将水患的事情告诉朝廷之前,先告诉了他的恩师左相,可是他的恩师却隐瞒不报,故意看着我们饿死,可怜我母亲就是在逃来这里的路上活活饿死的。”
因为江正成处理及时,开仓放粮,迅速稳定住局势,所以江南的百姓对他很是尊敬,哪怕是之前不知道他的人,现在也知道了。
听到这话,旁人便质疑道:“左相可是宰相,即便我等贱命对他来说一文不值,可他隐瞒水患的消息不报,对他有什么好处?”
方才不停咒骂的人摇头,“我也不知。”
没有缘由,众人对这个消息就不会太过相信,这时,他旁边的人说道:“我可能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众人皆扭头看向他。
“我有一个平县的亲戚,在水患发生前,他来江南游玩,我们聊天时,他曾抱怨,那些当官的明明已经很有钱了,还嫌不满足,非要和我们这些老百姓抢饭吃。”
“我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左相的儿子建了一个赵氏商行,然后公主府也跟着建了一个沈氏商行,现在在建平这两个商行名声很大,很多银子都被他们赚了。”
“可是这和左相隐瞒消息不报有什么关系?”众人虽嫉妒他们有权又有钱,可还是不曾发现两者有什么联系。
听到这话,有一个在一旁当了很久吃瓜群众的难民,嘲讽道:“这都不明白吗?很明显左相这是想借着这次水患赚银子,我要是提前知道一个地方会发生水患,肯定会先偷偷地低价买进一批粮食,然后高价卖出去,能赚很多银子呢。”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然后脸色纷纷变得愤怒起来,尤其是不停有人说自己饿死的亲人,更是将难民的情绪调动到极点,对左相愤恨达到顶点。
“我们生气有什么用,人家是左相,我们都见不到人家,骂得再大
声人家都不会有半点损失。”
此言一出,众人的怒骂声顿时停止,心里却是憋屈得不行,他们只能任由别人践踏他们的命,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有一个人小心翼翼道。
“那左相不是想赚钱吗,我们不让他们赚钱便是了,我们哪怕饿死,都不会买他们一粒粮食。”
“我们本来就没银子,”一人幽幽道,他们当初逃出来的时候想着能活着就不错了,哪有心情管银子的事。
“……我们没有,可有人有啊。”
“对,我们要把左相的恶行告诉所有人,让他们不要买赵氏商行的东西。”
“对,不要买,买了就对不起我们江南所有在水患中死去的亲人。”
众人仿佛找到了发泄的途径,纷纷起身和自己认识的人去宣扬左相的恶行,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几日,江南各府县大多数百姓都知道了左相不顾江南百姓的死活,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情,一时间,民愤四起,惊得那些官员,纷纷将此事禀告给上官,最终传入江南巡抚江正成的耳中。
“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吗,怎么能任由这样的流言兴起?”江正成平日里面上总是带笑,气质儒雅,这还是他第一次大发雷霆。
他下首的官员觉得自己很冤枉,“大人息怒,这消息传得太快了,微臣得到消息立刻去控制,却是已经来不及了,”主要是这次死了太多人,百姓心中的怨气和痛苦无处释放,现在得知左相的事情,正好有了宣泄口。
可以说,左相正好撞在枪口上。
江正成沉着脸,怒声道:“本官不管什么缘由,也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朝廷的钦差已经快到了,务必在钦差到来之前,将此事给本官压下去。”
“是,大人放心。”
这种事他们很擅长,百姓都是胆小的,杀一批造谣的人就行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下面的官员直接抓了一批蹦哒得最活跃的人,然后以扰乱治安罪被抓起来,本以为只是被关几日,可谁知次日就传出他们企图越狱,被看守牢房的狱卒就地正法,无一人逃脱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江南所有的百姓如被扼住咽喉一般,全部沉默下来
江南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对此,江南各官员都非常满意,养足精神迎接几日后朝廷钦差的到来。
对于这一次的水患,江南的各位官员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们有充足的粮食,能坚持到朝廷的援助,而且他们及时派出人手去将逃难的百姓汇聚在一起,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伤亡。
他们早就没了一开始得知水患时的紧张,反而现在在他们心里,这次水患已经是他们的晋升之本,妥善处理难民的功劳或许可以让他们升一级。
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朝廷钦差,江南各官员确实打心眼里欢迎,好将他们的功劳汇报给朝廷。
此时,虽然朝廷钦差未到,但已经陆陆续续有商贾来到江南各府县,他们每个人都运着货物,全部都是目前江南各府县短缺的东西,所以很多商贾一到,货物便会被抢购一空,即便价格远远高于从前。
建平离江南颇远,还要走水路,行程上便要慢些,很多建平的商贾都是和朝廷钦差一起到的,但赵氏商行除外,他们比旁人早出发,自然也会早到。
赵氏商行到后,两位掌柜命人将货物卸下,刚开始卸货,便有人来买东西,他们的价格比原来翻了四倍,这价格已经很高了,之前的商贾最多的也就翻了三倍。
只是乾朝人都有忧患意识,一有灾祸便下意识想囤货,生怕今后粮食不足,所以很多人还是咬着牙买了。
这两位掌柜正是赵管家的两位助手,他们二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看得特别和谐。
他们看着不断减少的货物,心里很是舒爽,艾掌柜低声道:“我们把价格是不是定低了,要不再涨点?”
高掌柜却是摇头,“不能涨了,前后价格不一,难免会激起百姓的不满,现在这价格利润已经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