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326

热门小说推荐

人看到,也让各级专家们看到,同时也为我们的申报提供必要的各种图文资料。”

“这个没事,前几年,我们这一带,好些村子里都还成立有芦笙队的,只是这几年,喜欢听芦笙的人少了,大家才没有经常吹经常跳而已。现在,只要说是对芦笙及芦笙舞的传承有好处的话,对于我们这种民族文化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记得,都愿意去接受的话。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把芦笙重新吹起来,把芦笙舞跳起来。”

仰亚越说越高兴,也越说心里越兴奋。

“不过,仰亚老师,这个可与你们平常跳的不同,有些时候,可能还要在你们原来所了解所掌握的芦笙及芦笙舞上再作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要把这种民族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展现出来。把最高质量的东西展现出来。

“比如芦笙,除了你们平常经常吹的六管芦笙外,其他的低音芦笙、高排芦笙、多管芦笙等,也要很好地表现出来。而芦笙舞也是一样,除了你们平常跳的各种简单的芦笙舞,各种芦笙唱堂舞等,还有更高级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表现这种民族文化的深厚,以及它的价值。”

是的,前一面时间,仰亚他们吹的芦笙和跳的芦笙舞,主要在表现在各种农村的喜庆场合,所以,真正的艺术含量不是很高。因为技术高了,老百姓们也听不懂看不懂。如果要说,质量稍微高一点的话,那还得说是仰亚在宣传队里面的时候。

至于芦笙的质量,仰亚也知道,现在,他们除了有几把高排芦笙,几把低音芦笙,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六管芦笙。质量和艺术表现方式,确实达不到更高的要求,也没有地方特点。

说到这些,仰亚突然从身边站了起来,走进自己家里。不一会儿,他从家里取出一个非常漂亮但却又有几分陈旧的盒子来。

他走过来,蹲在大家中间,慢慢地打开了那个长形的旧盒子。里面是一管漆黑发亮的高档多管芦笙。

“这是我爷爷的一个战友留给他的,也可以说是为他保管吧,可是,后来,那战友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所以,这把芦笙也就找不到他的主人了。从爷爷开始,就一直把它保存着,我一直吹了那么多年的芦笙,可是,从来都没敢把这把芦笙拿出来吹过。不是我怕什么,而是怕对不起那位爷爷,我想如果有一天能够找到他或者他的家人,也许在他的允许下,我会好好地为那位爷爷吹上一曲。”

大家从仰亚的手中接过这把芦笙,这是一把二十四管芦笙,相对来说也算是高的了。仰亚都说,他这一辈子,也就吹过两三次二十四管芦笙,那还是在宣传队的时候。后来,宣传队里的老芦笙坏了,就再也没有了二十四管芦笙,也就没有再吹过。

这把二十四管芦笙,虽然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可是,它的做功,它的质量,它的气势,跟另外的其它的芦笙比起来,其它的就逊色得多了。不用吹,只是用手在芦笙上轻轻一弹,就从笙管里发出一种带金属的声音来。

大家一个个都看得啧啧称赞。

“仰亚老师,现在还有人会做这样的芦笙吗?”有人问仰亚。

“哎呀,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我们一般的芦笙,平常都是到县里一条老街上有一个老制作人,他才能做好芦笙,我们也没问过他,他是不是会做这种高级芦笙。”

最后,小王波走了过来,拿起这管芦笙,抚摸了好一阵,然后对仰亚说:

“老师,最近,我在采访中,听说有一种三十六管的芦笙,你见过吗?吹过吗?”

“三十六管芦笙?我也听说过,可是,我也从来没见过,更是没吹过。”

0183、寻访芦笙制作(1)

0183、寻访芦笙制作(1)

小王波与其他的专家及领导们一起,告别了自己的老师仰亚回去了。芦笙及芦笙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问题,也定下来了。专家们还将在此后,不定时地来作调查和研究。再形成具体的申报方案,由县里的相关部门上报。

而仰亚,更要作好有关芦笙及芦笙舞文化进一步挖掘、展示和提高,形成更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以便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芦笙及芦笙舞,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保护这种民族文化中来。

送走了外国专家和小王波他们,仰亚又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原来村子里其他的芦笙队员们。

这几年,在­‎​‎现‌‎代‍­流行的各种音乐及外来表演娱乐活动的影响,芦笙慢慢地被人们遗忘。慢慢地,芦笙手们也不得不放弃吹芦笙跳芦笙舞,转而去找到其他事情干。

这样,有好几个芦笙手都已经跟着其他的人外出了。现在要重新把他们找回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说是民族文化保护,可是,在还没有申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现在是没有任何费用的。也不可能让大家再放弃手中的活而回来。

以前,在家吹芦笙有人请,有人给报酬,尚且还不能完全靠着吹芦笙过日子,都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吹芦笙仅仅是业余爱好而已,而从中获取一定的生活补贴。而现在,要让大家重新成立起芦笙队,仰亚自己也知道这会有多难。

不过,仰亚还是跟村子里还在家的几个芦笙手说了一下。还在家里的,倒是没有说什么,大不了再像过去一样,一边干农活,一边抽时间来吹吹芦笙跳跳芦笙舞,也还是可以的。不过还是要努力地说服家里人同意、支持和理解。

在外面的,仰亚试着打了几个电话,接到电话的芦笙手大多表示现在放不下手中的活,回来又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可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还是生活要紧而婉言谢绝了。

仰亚又在这一带其他的一些村子里走了一遍。联系原来大芦笙队里的其他人,得到的结果大多和本寨子里的芦笙手一样。这让仰亚的心里很为难。

仰亚,从自己的内心里,他是有心想把芦笙这一块搞好的,也愿意带着大家把这种民族文化传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甚至下一代。可是,这好像只是仰亚的一厢情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在的芦笙及芦笙舞,就像是那过了时的衣服、装饰一样,让它慢慢地淡化、慢慢地消失就好了。就如同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这都是自然现象。用不着花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相对无用的东西,优胜劣汰本就是自然规律。

鉴于此,仰亚只能想办法从另外一种方式先入手了。

在人员方面,一下子很难再叫大家再集中起来,重新回到几年前轰轰烈烈的芦笙队的时候。那么从另外一个方面,芦笙及芦笙舞文化的挖掘和提高,也许会更好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