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外州百姓想迁户到寿城来的,一律欢迎,但也不能毫无门槛。
比如有功名的读书人,有手艺的匠人,或是能在本地买得起房的,落户一年,就给人家寿城居民待遇。
孩子上学,老人领粮都能享受福利。
但要是象姑父杨静家的亲戚,只是投亲靠友,没什么本事,须得落户三年,缴纳足够的税赋,才能享受这些福利。
以上这些,也不要明目张胆的宣扬了,先暗搓搓的办吧。回头要是有人告状,闹开了再说。
横竖只要朝廷不明令禁止,先捞一票人来说。
而在宁州全境内,金光侯答应给老人们的福利,从明年开始执行。
至于孩子读书,设太多书院是不现实的,但可以组织读书人,去周边的县城巡回教学。一样选在农闲时节,教上三个月,给百姓一个识字的机会。
要是条件合适,也能出去办义诊。
争取三五年内,把全州都轮上一回。以后渐渐形成惯例,花费不大,却能让百姓有个盼头。
而让更多的百姓识字开智,往小里说,可让一家一户日子富足。往大里说,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头一回被叫进小团体的虞希,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提出培训也不一定全是识字,还应该加授农课,编席养殖,还有面向女子的纺织刺绣等等课程,恐怕更受欢迎。
往后下乡授课,还得注意发掘各处人才。真有本事,回头不妨请到寿城来授课,做好笔记,全州推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360lele.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