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青史有证,从无百代不移之学,也无万世不变之法。这原因,便是万物之理虽不曾有变,然一朝一代,这人一直在变。人与人,国与国,天时地利人和都各不相同。
这种情况下,哪里谈得上物理之知、人理之知皆有一个颠扑不破的明文?
求道之难,皆缘于此。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他在老家丁忧的这两年多时间里,终于从不知道多少先贤典籍、史册与皇帝这些新说法里提炼出了一句新的话。
求知是行,行而有知。知有真谬,行之便明。真知有时而变,行而验之改之。知之行之有功,方为一时真知。
落在朱厚熜眼里,这自然是那句熟悉无比的话。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没有永远不变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王守仁就这么能悟道吗?
第237章 要开始动手了
辩议祀孔之典,只是朝堂的大事之一。
就在张孚敬于朝堂这场大辩论中大显学问口才之际,张孚敬的新官职和他那道《议孔子祀典疏》也在数日之间传到了离京城不远的山东。
曲阜衍圣公府内,孔闻韶展信看到一半就惊怒不已地站起来:“岂有此理!欺师灭祖!昏……”
“宗公!”
孔家人赶紧打断了他的后半句话。
孔闻韶双手发抖,咬牙切齿地继续看寄信人在信中所誊抄的那道疏是怎么说的。
毁塑像!降祭祀仪制!去孔子王号!
哪一样是孔家能接受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360lele.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