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365

热门小说推荐

是听了,但是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反正招生都是自愿的,又不是他强迫来的,人家愿意来学一门手艺,这当然是好的,还能阻拦?

这老高啊,就是太稳重了,什么都怕。一点干部样子都没有。

幸好他现在和小苏搞家具之乡这个计划了,组长当着,校长当着,做的都是大事儿。要不然一直和高书记争来争去的,还怪没意思的。

高书记不放心赵县长,毕竟赵县长对他意见挺大。于是又去找苏曼,让她看着点赵县长。

苏曼道,“高书记,赵县长这样,其实是好事。一个单位,需要一个定海神针稳定大局,也需要一个大将冲锋陷阵。赵县长现在既然有这个冲锋陷阵的想法,你何不成全他呢。反正您是清醒的,真要发现什么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不就行了吗?我相信有您这根定海神针,赵县长出不了大问题。”

高书记:“……我这心里不踏实。以前就没有搞的这么热闹过。修码头都没这么搞过。”他本来就比不上老林,现在还要承受比老林更大的压力,能不慌吗?

苏曼笑道,“这说明我们南平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你看看,其他县里现在还啥都没干呢,咱开年就这么红火,难道不好?你自己就愿意看着咱县里也和其他县里那样平静?”

高书记想了想,要是南平真的变成那样,那还真的没意思了。习惯了红火的发展,突然低调下来了。他觉得自己这个领导有些失败。“哎,算了,你们搞吧,反正悠着点儿。”

“您就放心吧,咱有分寸的。您只管看着南平在您手里越来越好。”

“别这么说,这是老赵的功劳。”

“那您还是一把手呢,没您同意也办不成这些事儿。您的功劳不可抹去的。”

高书记:“……”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老赵。人家在前面冲锋陷阵,他还在后面拉后腿。最后要是办成了,还要抢一份功劳。太亏心了。

“算了算了,我去忙去,你们这项目我不管了。”

南平开设木工学校的事儿,被苏曼故意大肆宣扬。

还让地区那边也配合宣传,甚至请了地区宣传部门的笔杆子帮着写了稿子,发表到了省里的报纸上面。

既然地区这边说要看南平做的努力,再帮忙去省里申请帮助。那她就可劲儿造势,为南平家具之乡造势。让所有人一想到家具之乡,就想到南平。

别小看文字宣传的威力,看的次数多了,自己心里都觉得是这么回事了。这叫做无意识催眠。

南平这边风风火火的工作,自然也被地区这边时刻关注着。

南平动作挺大,自从地区这边通过他们的申请之后,南平就和地区这边进行工作对接,现在地区宣传部门已经下了通知,整个华州地区的各大县的大街小巷里面都刷上了家具之乡——南平,买家具找南平等字样。

本来在省内南平家具厂就已经很出名了,现在更是家喻户晓。各个都觉得被公家单位这么宣传,那肯定是好的。

而且南平基础准备工作也做的很积极。根据提报到区里的进度汇报来看,林场已经选好了,正在筹办木材厂。这次一口气会建设是六个木材厂,相当于解决了六个公社财政匮乏的问题。这让地区领导看到了希望。觉得这个项目确实是可以为老百姓带来好处的。而且南平还在扩建家具厂,虽然还没开始动工,可是地皮已经规划好了,动工是迟早的事儿。现在又开办了木工学院,‍‎­‍大‌‎力‌‍‎‌培养人才。这真的是全县积极搞建设的景象啊。

海书记和地区领导们看着这些工作成绩,心里也是亮堂极了。和其他安安静静的县里比起来,南平表现太好了。

所以地区领导一致决定,正式将项目提报到省里去,以此来获得省里的帮助。比如说——拨点项目资金……

省里省委这边,几个省里领导正在看华州地区提报上来的新年工作计划。

按道理一个地区的工作计划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儿,不用这么多人开会。但是华州地区海书记特别重视这个计划,希望能够得到省里的审批,获得一定的支持。这个支持是从各方面的。

所以省里领导就开了这个会。

省委一把手年底生了病,这会儿还在休养,主持会议的是李省长。

“我记得省里之前就有这个事儿……前几天下火车的时候,就看到火车站这边宣传栏上面就有这个家具之乡的字样,老董,这个事儿你们这边应该知道吧。”李省长道。

董部长戴着老花镜,听到被点名了就点头,“对,这是我批准的。主要是也不是无偿的,这个单位给火车站提供了一部分候车厅的座椅。”

李省长道,“就为了那一排字,他们还挺大方。”

董部长道,“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左口袋进了右口袋了,没什么不舍得的。”

这话就把家具之乡上升到了国家建设的层面。李省长就知道董部长的意见了。

本来也不用问了,人家都同意搞宣传了,这是明摆着表态了。不过老董这人心软,又是个老好人,只要是他觉得对人民有好处的事儿,一般都没意见,倒是不奇怪。

李省长又问其他人的意见。

大家都觉得应该讨论讨论,毕竟这事儿才刚到省里来,还需要搞清楚怎么回事。

于是李省长就给了他们一个小时的时间了解情况。

时间一到,李省长又问大家意见。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212章

在这种情况下, 是没人会第一个发言的。毕竟谁也说不准到底大伙儿是什么意见。

顾城看了看其他人, 见没人开口,就表态了, “这个项目我是赞同进行帮扶的。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模式,我觉得很有必要试试。而且从提交的资料来看, 南平的同志为了这件事情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足见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决心。我们作为省级部门,也要适当的给与这些县级单位一些鼓励。“

看到顾城竟然是最先表态的。其他人都惊讶的看着他。

谁不知道老顾很少管地方上的事情啊。他是管着组织部的,平时对地方经济不插手。也很少表态。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从部队出来的,缺少地方管理经验,不乱开口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