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农村生活过,也读了不少书,关于生物生长,气候,温度,土壤,湿气。
懂得一些生物的生长具备元素以及农具,耕种。
但其余的古代女子生存具备本领,她全无,比如性子谦和,贤良淑德,比如织布刺绣,算了吧,她连针也拿不起的人。
她学了一身书本知识,关于生物,农业,她自然要从这里面找出路的。
老天关了一扇门不是留一扇窗么。
她总要在这阶级严明,等级森严,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安国杀出一条血路来。
终有一天,她不愁吃喝,住着高级房子,出门有车马相待。
大约,她能到达的高度也就如此了。
野菌,是潇晓晓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大约熟悉,大约她就折在这上头。
她一直觉着一定要拿这玩意儿搞些什么。
野菌炖汤,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味道鲜美,菜式百搭。
大青山如此磅礴青山,里面吃的一定甚多,野果,野菜,补品,野味。
可,并不是所有人敢进去。
再则,野菌虽然是好东西,也有人不会区分吃了中毒的。
潇晓晓觉得潇家村的人应该也经历过。
所以他们对食用菌的辨别能力潇晓晓是质疑的。
所以,就这明明可以上山拾野菌的五六月,潇家村并没什么动静。
潇三爷每月必是要上山打猎的。
少则十来天,多则二十来天。
他是猎户,每年要上交一定量的各种动物毛皮和银子。
上山打猎,于他来说,急迫且辛苦。
有潇三爷带着,潇晓晓可以得了空闲就拾野菌。
果然,在山上,潇三爷见潇晓晓背篓里的菌子,便道“这些东西有的有毒,曾经吃这死人了。。”
潇晓晓很明白,要一定经验才能判断野生菌有没有毒。
然则,潇晓晓小时候拾菌子,学校里学习菌,长大了还研究过菌类,所以她是明白的。
很能区分有毒无毒。
*
但事实证明,你不能小看生产力并不发达时的人们的智慧,几天后,潇晓晓进了一场县城,发现大街小巷有卖菌类的地摊,无论是秦楼楚馆还是高级酒楼,都有食菌。
☆、第二十三章
县令大人这些日的食不知味,总是念叨着什么,才知道了春香园的鸭子。
而这次潇晓晓主动来找她。
厨娘也很惊奇是怎么样一位厨子,县太爷很少会因为思念一道菜而成这般。
厨娘每日太阳上三竿去集市买菜。
在府衙外门口,厨娘打量潇晓晓
“原来上次那山菇也是你送的。。”
“就有一个人当时进门来交给我。我还当是什么,但这野菌,咱也不敢随便弄给后院的人吃,万一出了人命。。”
“这次,你来就好了。。”
厨娘提着菜篮,一见潇晓晓就喜欢上了。
这孩子,看着年龄也不大,但是打扮的干净,但是那眼睛里,却是毫不闪烁的精亮光。
一点也不似十五六岁的姑娘。
潇晓晓今日故意给自己梳的头发,打扮的老气,不让厨娘因为自己年龄小而轻视自己。
这厨娘的背景,潇晓晓是打听过的。
年纪轻轻守了寡,娘家也在县城,离这条街不远。
“你年龄看着不大,怎么懂得不少,祖上有做大官的么。”
厨娘想着潇晓晓以前是那家千金,后来犯事儿,发配这边,门第没落了。
潇晓晓摇头。
其实有人来帮衬煮饭,厨娘是乐意的。
不问潇晓晓来这府中帮衬她做菜的目的。
县太爷赞赏的人必有过人之处。
而她,也可以跟着潇晓晓做菜。
看潇晓晓打扮,并不是中规中矩的安国姑娘的打扮。
那双手,还有脸蛋,看是乡下人。
但那双眼睛,整个人的气质,厨娘怎么都不能把她当乡下人看待。
对面前的姑娘,就算不问名姓,厨娘并不觉得她是一般人。
伙房,厨娘去生火。
潇晓晓就厨娘篮子里的鸡,洗净,那怎么看,手法娴熟。
甚至可以说一流。
野菇没扔,但是那些煎饼裹在里面,已经烂掉了。
潇晓晓觉得相当可惜。
潇晓晓将洗净的鸡放入罐子,再一一加入生姜,红枣,枸杞。。
厨娘在旁瞧着的目瞪口呆。
府衙的人并不多,然则这厨娘今日主要负责县太爷的饭食。
炖鸡至一半,潇晓晓加入那些野菌,她特意采摘的。
最后放盐,待半个小时后,才起锅。
*
既然两个人达成协议,潇晓晓一开始跟厨娘商议给县老爷一个惊喜。
饭备好,县衙的后院挺大。
潇晓晓没有人让她过去她不能随便进入。
她能进伙房那时得了厨娘的应允。
菜由县太爷身边的小丫鬟来伙房端进去。
十来分钟后。
第二十四章
耕牛在安国是缺口大且价格昂贵,有些人一辈子连牛毛没摸过。
“知晓本官为什么对你另眼相看么?!”
潇晓晓垂眼沉默
“觉着你身上有别于一般乡民的东西,就这样吧,但愿本官没有看走眼”
潇晓晓退下。
*
三天后,果然有人牵了牛来,是姓刘的一家军户。
一头老牛,潇晓晓从它频频垂下的眼皮,但她不介意,现在她需要一头牛,哪怕是一头垂老老牛。
有了牛,得有犁头。
还得有会用牛的人。
要说起犁头,也废了一番周折,先是图纸,潇晓晓也庆幸自己在D市乡下长大,前世潇晓晓国家史典中发明了曲辕犁,大大的促进了耕种。
潇晓晓记忆中的D市乡下小时候用的犁,更轻便,翻地也快速。
潇晓晓凭借着记忆将大致轮廓描了出来,然后请木匠师傅加以修正。
其实这犁头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倒三角形。这部分由精铁打造,其他柄身为十字,头握在耕地人手里,两边的挂绳。赶着牛在地间走。
打造这副犁头,潇晓晓倾尽全部家当。
随后就是耕地了
四十亩地,不可谓小事儿。
潇晓晓不会,可苗老五会啊。
人人都道苗老五当了上门女婿。
潇晓一羞得恼的不肯出门。
但潇晓晓不惧人言。
还有那方德成,为了追求潇晓一,几乎隔两天上门,知晓苗老五日日在潇家地里干活。
自己也索性日日一有空就来地里,帮潇晓晓干活。
潇晓晓也不亏待。
几个糖馍馍她还供应的上,老灶,烧火,面粉,用草根煮水,出了甜味水来和面。
篾做的蒸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