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
张宝丽见到她这目光,苦笑了一下,冲着她眨眨眼睛。
贝思甜见此,便知道当着罗安国和秦氏不方便说,便不再追问。
“对了小甜儿,北京总店那边,估计会给你包个大红包当年终奖,说白了就是过年钱,我听子全说,上海那边的六叔爷可能还会单独给你包一个红包,估计是希望过了年能派几个绣娘来让你指导指导。”张宝丽说道。
张宝丽说的话,让秦氏和罗安国都十分吃惊,怎么听起来,宝娘绣坊很在意贝思甜,不,何止是在意,应该说是带着些讨好!
双面三异绣的事情,贝思甜根本没有说过,他们自然也不知道。
两个人谁也不插嘴,就听着她们说,准备等人走了,好好问问贝思甜。
其实贝思甜也不是故意隐瞒的,只是回来之后被别的事情耽搁,再加上张宝霞当时气焰太盛,她怕说了影响他们的情绪。
聊了一会,给贝思甜和二老分别拜了年,张宝丽就准备走了,她今天下午就要去青州市那边过年去了,走之前来看看小甜儿,顺便将某个人的嘱托带过来。
走到院子里,张宝丽忽然压低了声音说道:“小甜儿,那牛羊是周先生送的。”
贝思甜惊讶,周济人?
他不是送过年礼了吗?那桃酥和一大扇的排骨就是他送的!
“其实原本周先生不想让我告诉你的,不过我这样的,肯定瞒不过你,索性我就跟你直说了,我估计是因为你的处境问题,所以他没有直接送,托我以我的名义送来。”
周济人没有直接送,怕是因为贝思甜是村里人眼睛里的小寡妇,自古以来寡妇门前是非多,大概他也是怕人非议贝思甜,所以才拐了个弯?
这是张宝丽的猜测,不过如果是这样,那周济人这意思可就耐人寻味了。
贝思甜一听,便皱起眉头,周济人这是打算干什么?
张宝丽见状,忙说道:“东西我不得不送,他人都没出现,直接让人把牛羊送过来附带一张便签,我不接都不行!”
一般这种事,要是没问过贝思甜的意见,张宝丽当然不能接的,大概周济人猜到她的想法,才想出这么个主意,弄得她不送不行,送吧,还有些尴尬。
“反正东西我送到了,之后怎么办,小甜儿你脑子快,你就自己看着办吧。”张宝丽将包袱扔给了贝思甜。
其实她觉得周济人除了长得不咋地,年纪有点大,其他的都还挺好的,尤其是条件好,还是个海外归来的,贝思甜虽然长得好,有本事,可是到底是农村出来的,还是嫁过人的,说起来,要是真成了,还是贝思甜高攀了。
张宝丽只是就事论事,这种事没法劝,只能看个人意愿。
张宝丽告诉她周济人和冯运章都离开青州镇,让她不用急着去还礼,便走了。
贝思甜回去后,看了看那竹筐里的东西,那竹筐里是张宝丽送的年礼,一大块猪肉,有两三斤重,两兜秋味斋的点心,一网兜鸡蛋,还有两罐蜂蜜和两罐罐头,还有一桶大豆油!
都是好东西!
秦氏从这些东西上,也能看出宝娘绣坊对贝思甜的重视,心里倍感自豪。
尤其是看到外边院子里添了一头牛和一头羊,两口子更是高兴!
贝思甜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如果周济人真的有了旁的心思,怕是要趁早说清楚的好!
罗安平这段时间尽吃好吃的了,以前清汤寡水的,别说一点油水,一点咸味怕是都不多,哪里像今年过年似的,点心鸡蛋有,就连蜂蜜和罐头都有!
第137章 拜年(求月票!!)
既然周济人冯运章以及张宝丽都不在青州镇过年,贝思甜倒也不用去考虑回什么礼,等他们回来再说好了。
大年三十儿这一天,罗二家一家早早地就起床,就连罗安平都撸起袖子准备帮忙。
今天要干的事情很多,幸好秦氏眼睛好了,现在是个全乎人,又是家里的主力,和贝思甜一起,倒也不觉得什么。
早晨起来,贝思甜就将各种馅儿都喂好了,放在一边,又将藕切成连着的两片,然后将青椒中间清空了,这些都放在一边。
馅儿喂好之后就开始团丸子,这些剁碎的牛肉馅儿里和着一些切碎的大葱,再加上一些葱姜蒜的沫儿,又倒了点香油,光是看着都香!
贝思甜自己买了一桶大豆油,张宝丽又送了一桶,即便是这样,秦氏看着她将那么多油倒进锅里用来炸丸子,就心疼的了脸都皱在一起。
贝思甜见状笑道:“娘,以后咱都吃大豆油。”
用肥猪肉炼出来的油到底不健康,味道也不好,自然没有植物油健康味道好。
即便贝思甜这么说,秦氏还是心疼的不行,干脆去干别的事儿了。
罗安国看着两大一小进进出出忙里忙外,里屋外屋都飘着香味,他不禁露出满足的神色。
现在这副场景,他已经多少年没见过了。
如果他的腿能好了,加入进去,那人生足矣。
牛肉丸子炸好以后,便将夹着猪肉馅的藕合放进锅里继续炸,青椒中也包上肉馅,放在锅里蒸。
中午贝思甜做了一顿冬瓜丸子汤,四个人喝的十分满足。
这一忙活,就到了傍晚,基本上该做的都做完了,就等着晚上守岁了。
按理来说,即便是分家了,家里有老人,也应该一起过去守岁,可是经过那件事以后,罗安国对他的老娘彻底失望了,便借口说不方便,没过去。
晚饭的时候,贝思甜又炒了一个油麦菜,又将炖好的鸡汤乘出来,都摆在炕桌上,一大桌子的好菜,让四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罗二家近些年来肚子里的油水太少,所以贝思甜这一次弄的大多数都是荤菜。
吃过晚饭,秦氏和贝思甜便围着炕桌开始包饺子了。
每个地区的习俗是不同的,靠山村这边,都是半夜过年关的时候吃饺子,有些地方是早晨起来吃饺子。
贝思甜上辈子就是早晨起来吃饺子。
入乡随俗,贝思甜当然不会刻意去改变什么,包好了饺子,就等着十二点鞭炮声一起,便准备下锅吃了。
罗安平是最为兴奋的,好多年没过这样的一个幸福年了,贝思甜从镇子上回来的时候,还给他买了小鞭炮,左手兜里是一把鞭炮,右手兜里是火柴,走到哪点一个扔地上,可好玩了!
夜半钟声,靠山村靠的不是钟声,而是巨大的鞭炮声,罗安平在院子里跟着凑热闹点鞭炮,贝思甜在外屋煮着饺子。
今天难得的,大家都穿上了新棉袄,彰显着新年新气象!
四口人吃了一个非常满足的饺子,便开始扛不住,准备睡觉了。
人睡了,但是灯不能关,这是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