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144

热门小说推荐

皇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未来有可能到来的战事的忧心,并且表示除了缩减宫中用度之外,她将要以“拍卖”的形式将未央宫中的众多宝物出售,获得的资金用来支援战事。

而买下“拍卖品”的人,若是花出的银子高达十万两,便可以获得朝廷嘉奖,若是高达二十万两则是另一个等级的嘉奖,若是高达三十万两……倘若有人买下宫中拍卖品花费了一百两万两银子,不仅能获得皇帝的嘉奖,还能获得官职。

虽然只是挂名的官职,但是已经让人趋之若鹜了。

要知道有无数的达官贵人都想要使用官窑的瓷器和其他代表身份的高贵物件,来表示自己的品味和地位。但是这些东西,通常都是最好的一批送往皇宫,剩下地统统销毁,所以若是有人能买得到这些东西,那就是掌管官窑的官员私下地买卖“废弃品”。

就算是买了下来,人们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拿出来用,这东西,违禁。

哪里像是现在,皇宫竟然公开拍卖里面的精品!而且不仅是商人都可以买下,买下之后还能获得朝廷的嘉奖!!!

直到后来,温如瑾觉得皇后的未央宫中空档了不少,不过,着一些举动,确实有着重大的作用。

当皇后停止拍卖的时候,已经有其他的贵妇开始拍卖自己的藏品,拍卖得到的银子一样捐献给朝廷用作军饷。

一时之间,国内可谓是全国上下一条心,就想着攒钱攒钱,弄死那帮匈奴人!

-------------------------------------------------------

闻人歌云知道消息的时候直接掀桌子,“不可能!这一世我还没来得及弄拍卖呢,他们怎么知道这种形式的!”

☆、渣男四号(10)

或许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许因为某些因素, 例如个人的性格等, 人总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走向同样的道路。明大将军异常地坚决, 温如瑾阻拦无法,就连明璨都来奉劝他,给她的父亲一个武将的最高荣誉。

明大将军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甚至是在早朝的时候,直接把棺材给搬到了宫中。

老实说,那么大的动静, 温如瑾提前知道了,因此在商朝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得太过震惊。他允许了明大将军的要求, 命他为大元帅。

……

在风和日丽的中午, 明大将军扶棺出征, 其子随从。温如瑾相送郊外三十里,以全君臣之情。明大将军非常感动,发誓不平边疆誓不还朝。

明大将军扶棺出征的那一日, 一时之间, 京中万人空巷, 百姓夹道相送,挥泪相别。文人骚客闻风而动,无数名士纷纷赋诗以赠。

看着那训练有素的军队远去,军旗当空猎猎作响, 世人皆忍不住心中汹涌澎湃。

温如瑾知道,这一幕,将会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位战功赫赫老将,在其年逾花甲仍扶棺出征。壮哉,其志!虽死犹荣!

……

看着默默垂泪的皇后,温如瑾觉得或许有一些事情是不一样的。正如前世明璨与原身早已夫妻之间同床异梦,她甚至不清楚父兄出征的具体日子,便是明大将军战死沙场,她也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对于原身,她必然心有隔阂。

哪里像是现在,便是知道此一去凶多吉少,她也能忍泪相送。

-------------------------------------------------------

“你们五人,跟上出征的队伍。”黑漆漆的屋内,未点蜡烛,男子的身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唯有那温润的声音,和那在月光下泛着薄薄一层荧光的指尖,暴露了他的所在。

“务必保护好明大将军的安全,”他的声音不变喜怒,“若是明大将军……当真遭遇不测,也定要护送其遗体回京。”

“闻人歌云,如果能遇到她,杀了她。”

“属下领命。”

不过一瞬,方才出声领命的人已经如同电闪一般迅速地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温如瑾看着这一片漆黑,有些无奈,又觉得有些疲惫。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汉人要打赢匈奴人,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人种而言,匈奴人生来就比汉人要更加强壮,更何况后天养成中人家吃的都是奶+肉。

就出征打仗而言,粮草是最重要的。好在这个王朝还处在较为繁盛的时期,温如瑾的国库有一大笔的银子,虽然打仗就是烧钱,但是也可以支撑得住这一场战事。但是粮草的种类却不是他能随意更改的,汉人行军打仗,都是带小米,也就是粟。

好在温如瑾的钱够多,可以给现在的军队提供“厚”。也就是小米加入了肉类、野菜和豆类之类的东西,一起煮的粥,当然,不是普通的粥,是那种非常非常浓稠的粥,古人称之为“厚”。比起某些时候汉人打仗连个饱都混不上,这已经算是顶尖的粮食了。

可是温如瑾知道人家草原人吃的不是这个,人家行军打仗,带的是肉干,肉干和奶类一起煮……比不上人家的营养价值不说,光是热量就跟不上。而打仗明显就是体力劳动,消耗得就是热量。

粮食这真是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温如瑾想过给军队提供肉类。但是如今虽然说是繁盛的王朝,但是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能混个饱,饿不死,养猪养鸭养鸡那也是少的,至少提供不起军队的作战。至于羊,汉人牧羊的不多,至于牛,那个是耕畜,杀牛都要向官府提交申请,更别说大量杀牛了。

温如瑾心道果然不是人人都能当汉武帝。

为什么玛丽苏总是能各种各样无视所有的现实和历史事实,可以制造出无数超越常理的事情呢?而到了他这里,就是种种限制,种种掣肘。

-------------------------------------------------------

或许是知道如今国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仗,全国上下都在为这场战事担忧。

一旦有捷报传来,便是举国上下欢呼,文人骚客的无数华丽诗篇更是表现出自信向上的民族情感。

兴许是知道温如瑾如今的重心都放在打仗上面了,上朝的时候那些朝臣们便极少因为芝麻蒜皮的事情来烦他。明璨更是表现地体贴入微,善解人意,便是连温平基都懂事了不少,平日里捣乱都变少了,不仅是太子太傅,就连其他讲师都在夸他。

温如瑾知道众人的重心都放在了战事上面,他说是轻松了一些,却也因为打仗的事情而紧绷着自己的精神。说真的,温如瑾完全不明白对方的军师为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