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元应老友之邀前往汴梁,玄镜听说便也跟着了元去凑个热闹,正好路过明水镇。
玄镜此人没别的爱好,就是看相,且看相极为精准,这一点连了元都颇为不解。了元本身对玄学也有些了解,但实在是觉得内容高深令人费解,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玄镜整天吊儿郎当也从没见他研习周易之类的典籍,怎么就能会看相呢?哎,还真是不得不承认玄镜这厮还是有些天赋的。
‘奇怪呀,明明有帝王之相,但却于茫茫白雾之中隐而不露。金龙隐于云雾,只见龙气冲天,龙颜却若隐若现,真奇怪。这淡淡的云雾,如何能挡住金龙临世?如此厚重的龙气,然而他并不是皇室,(道士可不知道赵满就是赵佖,他是皇室)恐怕大宋就要结束,一个新的朝代即将到来。然而朝代更迭,却丝毫未见战乱频仍之色,这是怎么做到的?总不能是他跑去跟官家说一声儿,官家就禅位给他吧。’玄镜双目圆睁,死死盯住赵满,像是在看一个奇迹:“奇呀,真是奇呀!”
“道长,您到底是看出什么了?”岳程开口问到。其实岳程倒是不太信这种玄乎的事儿,不过鉴于赵满现在彻底失忆,能让看相的看出点儿线索也是好的。一旁的赵满倒是有些忐忑了,连忙拿起桌上的茶水呷了一口,压压惊,‘这老道士看起来好像有两把刷子,不会看出我是借尸还魂的吧?’
此时赵满由于紧张并没有注意到他自己端起茶杯喝茶的姿势是多么标准,多么高雅自然,腰背挺直,肩平臂稳。(赵佶:那是当然,我们皇家子弟那是坐卧行走举手投足都要代表皇室体面的,从小都有严格训练过的。九哥那是学的最差的了,嘿嘿……)即使失去了这部分记忆,但身体还是忠实的延续着本来的习惯。
玄镜虽然想法超脱世俗,但也知赵满的命格是无法与人言说的,一个不好,他们几个都得掉脑袋,他玄镜道士还想再好好多活几年呢。这一时之间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连连看向了元,想让了元帮忙解围。
了元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虽然刚刚路上听玄镜叨咕什么一龙二虎的,但也是云山雾罩的,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过肯定是不能说,要不玄镜那大嘴巴早就哇哇个不停了。了元张了张嘴,正准备说点儿什么。
“我明白了,佛曰不可说?”赵满这会儿倒是不紧张了,明摆着那老道士是不打算说的。‘嗯嗯,果然有职业操守,道长,谢谢哦!’赵满暗暗点头。(玄镜:我能说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吗?)
“阿弥陀佛,小兄弟聪慧。《大般涅盘经》言: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此六句之不可说,小兄弟一句佛曰不可说,道尽其意。小兄弟乃与佛有缘之人。”
了元听赵满的话,大受启发,可谓一语道尽禅机,颇有六祖顿悟之风。此子悟性之高,佛缘之深,平生仅见。恐怕就是苏轼苏子瞻年轻时也无如此见识啊。了元也收起了看笑话儿的心思,顿时起了与赵满再聊聊的心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此为神秀大师之谒。小兄弟可知六祖惠能大师之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赵满下意识回答到。这是六祖惠能最知名的佛偈,赵满自然耳熟能详。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候,赵满也曾深入了解过佛、道思想,但他并不迷信求神拜佛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他只是去理解去领悟这些先贤的哲学思想,希望能借助先人的智慧,找到自己未来的路,找到人生的方向。可人生究竟为何?赵满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就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或许,这里才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正是,那你可知他们二人有何不同?你也觉得惠能大师更胜一筹吗?”了元又问。
“其实我觉得吧……”赵满挠挠头,继续说到:“神秀大师主张的是渐悟,惠能大师主张的是顿悟。根本没有什么谁对谁错,谁更胜一筹的。其实他们说的是一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罢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做同一件事的不同做法,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差不多的。这就好比咱们喝在这里喝茶,我是一口一口慢慢喝,我二哥则是一大口就喝完了。”
第34章 缘来是你
赵满神态自若,优雅的伸手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又指指旁边岳和空空如也的茶杯。“可以说渐悟是像我这样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努力,但我这杯茶最后的结果却也和二哥的一样,就是被喝光。那也可以说被喝光的结果就是顿悟,茶没有了,从有到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我这期间一口一口的喝掉茶水的过程,则造成了茶水数量上的改变。也就是数量上的改变逐渐积累就导致了最后发生的本质的变化。也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道理。”
赵满放下手里的茶杯,意犹未尽的继续说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我和二哥喝茶的方法各自代表渐悟和顿悟。我是慢慢喝光,二哥是一口喝光,我慢他快,我们做事的方法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都是茶水没有了,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人,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而已。如果让我像二哥一样一口喝掉,估计我就得呛死。如果让二哥像我一样慢慢品茶,那估计他也要急死。我喝的慢,但我品味了茶中滋味,在喝茶的过程中也充分享受了茶的清香。二哥喝的快,虽没品尝到茶的甘醇,但却是迅速解渴,舒服得很。所以说,渐悟与顿悟,只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好处,适合不同的人,选什么方法其实也不重要,最后不是也都悟了嘛。”赵满痞痞的笑了。
聊起熟悉的话题,让赵满有点儿找回了感觉,尤其是了元还在一旁不时点头或是以眼神询问,让赵满非常投入,继续说到:“孔夫子教书育人还讲究要因材施教,为什么可以度人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的佛家反倒还如此执着于修行方法的对错胜负呢?”
赵满一口气说完这一大段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痛快!这几天突然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宋,说话都得时时小心,憋屈压抑,难得如此酣畅淋漓的与人聊天,真是爽啊!
“如此说来,又当如何修行呢?怎知什么人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呢?”了元继续追问。
“这个嘛,我觉得随心就好,其实悟与不悟也都没那么重要。悟性、悟觉、悟空,过于执着的去悟,反而无法觉醒。生命,用心体会就好吧。”赵满看着了元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