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呢!”
“食堂哪有咱们自己做的好吃。”战常胜立马说道。
“不饿,今儿吃的好饱。”景海林也出声道。
“不跟你聊了,我们走了。”景海林拉着洪雪荔,目光又看向丁国良道,“你们还不走。”
“走走,等喝完茶。”丁国良话落端着杯子咕咚咕咚将茶水喝了个精光。
“孩子们,你景爸爸他们要走了。”丁海杏站起来看着厨房提高声音道。
“来了。”沧溟他们从厨房和饭桌那边过来道。
战常胜一家人将景海林他们送走了,回到客厅。
“爸妈,我们去厨房继续。”沧溟指指厨房道。
今儿做的菜多,且油多,所以碗筷不太好洗。
丁海杏坐在沙发上看着战常胜问道,“沧溟也考完试了,马上要过年了,你回不去吧!”
“嗯!”战常胜点点头道,“没时间,冬季集训计划我的时刻盯着。还有就是明年夏季要进行海上演习。这就相当于我们的高考,能否合格还真是个未知数。”
“不会吧!又不是全员‘颓废’,这期间你不是做出努力了。”丁海杏宽慰他道。
“这是团队作战,不是几个人或者几条艇就解决的。”战常胜长叹一声道,“训练这事不进则退。我真怕搞砸了。”
“不会的,不是还有半年时间吗?还来得及提高。”丁海杏拉着他的手拍拍道。
“嗯!幸好整顿好了,政令畅通,不然的话更遭。”战常胜心里感到些许安慰道。
“我对你有信心,演习会取得成功的。”丁海杏眸光闪烁晶亮地看着他道。
在等待高考成绩中,春节临近了,丁海杏带着孩子们回了杏花坡。
今年这个年与往年见面的问候都不同了。
无论何时国人最喜欢问的就是孩子的学业。尤其今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长辈们喜欢问考生,知青、工人、学生、复原军人,“高考成绩如何”
考得好的人谦虚的说,‘还好,还好。’眼底的笑意泄露了真正的心思。
考的不好的人骂起了那四人,都是他们误我荒废学业。
第1615章 提醒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大家围坐在炕上唠嗑。
“咱们杏花坡的考生呢?”盘腿坐在炕上的丁海杏剥着花生问道。
“应该都不差。”丁妈看着她笑道,“提前得到消息,你爸在工作上做了调整,曲老师当时还没有走,特地给他们复习来着。”
“这要再考不上,该怀疑脑子有问题了。”丁爸轻哼一声道。
“曲老师还没走吗?”丁海杏惊讶道,“不该呀!沈校长为了这些老师的事情跑前跑后的。”
“白开明他们走了,现在就剩下曲老师自己了,他的问题有些特殊。”丁爸压低声音道,“他家有海外关系,审核时间要长。沈校长专门写信过来,让曲老师耐心点儿,一定会向其他人一样回城的。”
“那曲老师还好吧!看着别人一个个都走了。”丁海杏关心地问道。
“已经有希望了,早晚而已,他的心态很好。”丁爸笑了笑道。
“你爸这一回可是要大出血了。”丁妈看着丁海杏突然说道。
“姥姥怎么了?”北溟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姥爷要给每个考上大学的人二百元奖励。”丁妈看着他们说道。
“用词严谨点儿,不是我给,是大队给。”丁爸立马声明道。
“哇……姥爷,他们还不得感动哭的稀里哗啦的。”小九儿砸吧着嘴道。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的,都是大人哭什么?”丁爸哭笑不得地说道,“不过感动倒是真的。”
小九儿笑嘻嘻地说道,“看吧!我就说吗?人心都是肉做的,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爸怎么想到现金奖励他们呢!”丁海杏好奇地问道。
“当时没想那么多,这两年咱们日子好过,荷包也鼓了起来。”丁爸顿了一下又道,“来这里的知青,只要不偷奸耍滑,踏踏实实的干,不比城里人挣的少。加上粮食和蔬菜又不用掏钱,这日子正经过的不错。”话锋一转道,“后来的这些下乡来的,家里生活都不太好。但凡有点儿门路早在城里想办法托后门招工了。”感慨道,“这些孩子挣了钱,孝顺家里了。手里其实没多少钱。”接着又道,“队上这些年不差钱,就想着结个善缘。”精明地又道,“这一届大学生,能考上的未来都不会太差了。”
丁海杏笑意盈盈地看着老爸,虽然他不懂什么叫人力投资,不过这人经历的多,人生的智慧可一点儿不少。
丁海杏拍了拍手,端起了玻璃杯,轻抿了两口,润润嗓子,手摩挲着杯口,犹豫着该不该说,“爸?”
“嗯!”丁爸看着她问道,“什么?”
“您想过以后吗?”丁海杏放下玻璃杯,抬眼看着丁爸道。
“这没头没尾的,我不大懂你的意思?”丁爸轻蹙了下眉头道。
“我是说政策上的变化。”丁海杏琢磨着说道。
“政策上能有什么变化?”丁爸挑眉看着她道,“没影儿的事,你瞎捉摸什么?”
丁海杏敛眉深吸几口气,抬眼看着他道,“这可不是瞎捉摸,大学都已经重新招生了,没有什么不可能。现在的农村生产模式明显的不行。”
“什么意思?”丁爸疑惑地看着她道,“怎么不行了?我们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
丁海杏双手搓脸,真不知道这话该怎么说?
“你这孩子,把话说明白行不!这说半句,留半句,你说的费劲儿,我猜的也费力,我不想废脑子。”丁爸卷了卷袖子道,“你就直说吧!”
丁海杏挠挠下巴道,“该怎么说呢?咱们杏花坡现在日子过的红火,基于大家的利益一致。这么说给自留地干活时,各家各户是卯足了劲儿,一到给集体干活的时候,就各种推诿,甚至磨洋工!爸对这个深有体会对吧!”
“这倒是!”丁妈立马点头道,“前几年可不就是这样。上工勤快,可就是做出成绩。”
“杏花坡只能算是个例。”沧溟冷静地分析道,“不能代表大多数,历朝历代,农民稳,政局才稳,毕竟干什么都得先吃饱肚子吧!首要的任务得解决温饱吧!那么现行的政策不合时宜的话势必要改。”
丁爸闻言看着他道,“你说你痛快的说呗!说了半天原来是这事啊!”轻抚额头道,“这确实是个事,是得改变一下。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至于政策上的变化……”随即笑道,“难不成全变成自留地,这样就卯足了劲儿。”
丁海杏闻言双眸瞪的溜圆,虽然简单粗暴,还真是一语中的。
“那要真是这样呢?爸要怎么做?”丁海杏看着他严肃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