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年。”
电话那头悄然无声。
袁艺喂喂了两声,不解的问:“手机坏了?喂!哥你听到了没?我全部都过了,及格万岁!”
“圆滚滚我问你,假如我被我妈打死了,你能算我工伤吗?”许久之后,电话那头传来程飞跃有气无力的声音,那真的是连声音里都透着阵阵绝望凄凉,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然而,袁艺拒绝的分外干脆。
“不能。”
☆、第84章 第084章
第084章
赵秋萍最近很是心烦。
这回还真不是她闺女袁艺的锅, 哪怕袁艺上大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相当得惨烈, 可赵秋萍多少还是知道大学和高中的区别。
别的不说, 上高中时, 哪怕袁艺念的是全市排名几乎垫底的博雅高中, 那人家每天都有布置作业,周周都有随考,还有月考、半期考、模拟考等等。再松懈的高中, 那都不是大学能比的。
再就是,对比下夫家外甥程飞跃那扑到地心的成绩, 赵秋萍虽然心里对袁艺的成绩不满意, 却也没真往心里去, 只叮嘱了一句, 让她新学期开学后,在学习上多花点儿心思。
撇开这事儿不提, 她娘家那边才让她真的犯愁。
很多事情吧,先前没提起来时,肯定是不觉得的。可一旦初露端倪, 再往深了去想,却很容易让人越陷越深, 愁得心烦意乱。
偏生,这阶段赵外婆也没少打来电话, 问袁艺到家了没, 大学过得如何, 聊了两句后, 就把话题扯到了赵睿身上。
对于老人家来说,尤其是只有独一个宝贝孙子的前提下,偏爱大孙子那简直就是人之常情。加上赵外婆平日里对袁艺也不差,赵秋萍也没往心里去,可这回,聊着聊着,赵外婆接下来的话,却让她不得不多心。
“睿睿到底年纪小,一贯还胆子小,不爱说话不爱跟外人打交道,你这个当姑姑的也是知道的。这以前吧,他在家附近念书,咋样都行。人家老话也说了,在家前日好出门万事难,他现在头一回出门在外,又跟小艺在一个地方,这不是赶了巧了吗?咱们家下一辈儿就他们俩姐弟,指不定以后毕业了,他俩还要留在省城里,互帮互助也是应该的。你看以前,小艺成绩不好,睿睿不也拿卷子给她了?这就是互帮互助嘛,萍啊,你说是这个理不?”
赵外婆其实已经说得很委婉了,赵秋萍当然听明白了她话里的潜台词,到底是亲妈,还是年事已高身子骨也不怎么利索的亲妈,她最终也没说什么,只一一答应了下来。
其实,这不是赵外婆第一个电话了,最初她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随口问着一些琐事,赵秋萍压根就没听出来。
毕竟谁家闺女跟亲妈对话还带着好几个心眼的?恨不得把对方的话掰开了碾碎了细细品味的?不过,等两三个电话之后,赵秋萍就琢磨过味儿来了,而挂掉了刚才那个电话后,她算是彻底明白了。
这里要是没她大嫂的手笔,她是万万不信的。
赵外婆人在县城里,平常也不太会跟外人联系,基本上的信息来源也就是俩儿子一闺女。不过,赵国昌和赵国运兄弟俩比较粗心,很少陪亲妈聊天,也就是赵秋萍和她二嫂会抽空陪着,且主力一直都是她二嫂。
二嫂没理由说这些话,况且她也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那么唯一可能的就是大嫂了。
赵秋萍难掩苦涩,她当然知道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可谁还不是头一次出门?真要说年岁的话,俩孩子之间也就差了两个多月,怎么就当姐姐的就要照顾弟弟了?至于当年借卷子那事,那是她去求的,承情的也该是她才对,要是今个儿她哥嫂希望她做些事儿,那她绝对照办,可非要她闺女承这份情……
她都不用开口问,就能猜到她闺女那神奇的逻辑。
可不是嘛!
要让袁艺来说,希望她成绩好的人是赵秋萍,想要掏空家底买分数让她上好学校的人是赵秋萍,帮她洗衣收拾的是赵秋萍,还有舍了老脸去求娘家侄儿借卷子的不依然是赵秋萍吗?
所以,感恩也要确定对象,不是你妈谁给你操这份心?也许做法有失偏颇,可起码人家做了啊!
至于袁艺大舅那边的人情,本来就是赵秋萍欠的,当然要她自己来还。
两辈子都是。
就袁艺上辈子而言,她自打上大学以后就再也没有跟她大舅联络过了,最后一次碰面应该就是她结婚时,可那会儿宾客太多了,她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些。再之后,她给家里人置办了房子、商铺等等,每年也有趁着过年给红包,私底下她大略的知道她妈会贴补娘家一些,不单是她大舅那边,更多的应该是她外婆。
这些事儿,袁艺都知道,只是懒得去管而已。毕竟,每年多开销个几万十几万的话,根本就没被她放在眼里。再一个,早些年她妈也确确实实欠了娘家那边不少人情,还上也是应该的。
可这跟她没关系啊!
哪国的法律也没规定外甥女要赡养舅舅啊!
……
尽管赵秋萍知道的没那么清楚,可她还算是比较了解袁艺的,在心里仔细想了想后,直接放弃了跟袁艺沟通。毕竟,哪怕从她的角度来看,袁艺对赵睿也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只是她迫切的需要找人说这个事儿,一个没忍住,晚上临睡前,就跟袁东海提了一嘴。
袁东海惊呆了。
“你们家不是最在意传承了吗?”
他岂止是简单的惊呆,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心里的想法。要知道,赵家跟袁家本质上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当年袁东海娶了赵秋萍,不管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他高攀了。
原因很简单,在当时,城市和农村的差距特别特别的大。袁东海他们家本身是农村里出来的,好不容易刚在城里扎根没多久,袁爷爷就过世了。单亲家庭在如今都难免被歧视,更妄论七八十年代那会儿了。而且袁家孩子多,就袁老太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孩子长大,其辛苦程度可见一斑,也因此家底十分的单薄。
别看袁老太在袁艺重生回来那会儿,手头上居然攒下来十万元的巨款,那其实这个严格来说并不是她自己赚来的,哪怕她当时有工作,可要维持整个家庭的运作,再加上帮儿娶妻,给闺女备嫁等等,她那些微薄的积蓄早多少年前就消耗殆尽了。
后来的那十万块,除了极少极少部分是她从牙缝里勉强挤下来的,绝对多数都是后来几个儿女给她的孝敬钱。像逢年过节,她过生日等等,几个儿女或多或少的会给个红包。本地的这几个给的倒不是很多,主要是外地那俩,像人在首都收入不菲当时又没有孩子负担的袁西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