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东西都写下来,等公主回来一并赏给她。”
这个提议,皇上欣然接受了。
但女儿在边关,还动了胎气,皇上担心啊。
边关那地方风大,要什么没什么,辛辛苦苦才去的,他也不好让她现在就回来。
边关苦,但也不能苦了他女儿和外孙儿。
然后——
皇上送了个御厨来边关给苏锦做御膳吃。
这个御厨还不是别人。
正是当初苏锦想要没给的李御厨。
李御厨做的海棠糕是云妃最爱吃的糕点。
云妃不在了,但朝华宫还在。
皇上偶尔也尝几块。
这要是别人,皇上决计不会放李御厨出宫的,更别提去边关那么远了。
他要让女儿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这个父皇对她的关心。
他怎么也不能做的比东乡侯差!
之前苏锦离京,为了她安全,她偷偷去边关的消息一直瞒着。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就瞒不住了。
不过皇上也不担心,他派那么多人去找女儿都没有找到,不信刺客能找到。
尤其南梁敬王教了苏锦易容术。
虽然苏锦的易容术是用来查案的,但她去边关的一路肯定也易容了。
易容过后,要那么容易分辨,易容术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本来苏锦离京,大家只是私下议论,皇上一派御厨去边关,大家就正大光明的议论了。
真的没有皇上这么宠爱女儿的爹了。
女儿去边关,不训斥她,还怕她吃不好,派御厨去给她做吃的……
皇上是要让天下的女儿都羡慕死公主吗?
就在大家羡慕苏锦的时候,李御厨正在赶去边关的路上。
马车一路狂奔,颠簸的他五脏六腑都差点颠倒了位置。
半个月后,马车在军营前停下。
李御厨从马车内下来,那是天旋地转,吐的昏天黑地。
这哪是要他来做菜?
这分明是要他的命!
跑的这么快,好像他晚一步赶来,公主就要活活饿死了一般。
李御厨进了军营,但并没有见到苏锦。
如今两军正交战,打的不可开交,苏锦是大夫,哪里闲的住,养了半个月,胎儿已经稳了,她便去帮忙了。
一般的小伤,杏儿和雪兰就能帮忙包扎,苏锦治的都是那些伤的很重,命悬一线的。
不夸张的说,苏锦出手和阎王爷抢了不少的人。
她的功劳不比在战场奋勇杀敌的将士小。
这一仗打到傍晚才停,苏锦回来时,裙摆上不知道沾了多少血。
官兵把饭菜端上来,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看的苏锦一愣,“这菜怎么变了?”
“好香啊,”杏儿嘴馋道。
杏儿跑出去一问,才知道皇上派了御厨来给苏锦做菜。
不止苏锦,东乡侯他们都吃上了御厨做的菜。
辛苦来了一大御厨,不可能只给苏锦一人做吃的。
将军们吃的是菜,那些官兵们吃的是肉包子。
“嗯,今儿这肉包子格外的香,”官兵一口咬掉大半的包子。
“听说皇上派了个御厨来给公主做菜,这包子馅是那御厨调的味。”
“原来是御厨,难怪包子这么香了。”
“皇上可真疼公主。”
“连带着咱们也能沾点公主的光吃上御膳。”
只要他们打了胜仗,就一定有肉包子吃,而且管饱。
御厨做的菜本就是一绝,再加上苏锦吃了大半个月的军营饭菜,御膳就更显得美味绝伦了。
再加上累了一天,孕吐反应减弱,苏锦吃了一碗饭还添了半碗。
这些天,杏儿的饭量小了不少。
不是她没食欲,实在是军营粮草紧张,最忌讳的就是浪费了,依照两人的饭量再略微抛半碗送来。
这分量杏儿一个人吃都嫌少,何况是和苏锦两个人吃了。
苏锦吃多点,她就吃少一点。
杏儿委婉的和送饭菜的官兵提过一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送来的饭菜还是那么多。
杏儿扛不住饿,找暗卫去帮忙说话。
暗卫很坚定的告诉她不行,“你一个姑娘,饭量比那些将士还要大,这要叫他们知道了,定觉得羞愧,万一生出争斗之心,越吃越多,军中粮草就更不够吃了。”
杏儿虽然有点不大高兴,但觉得暗卫说的有理,再饿她也死扛着。
一两个人多吃点没事,可整个军营一顿多吃一个肉包子,能把伙房的火头军给累个半死了。
有时候苏锦吃的少,杏儿就在帐篷外熬点粥垫肚子。
就这样熬了半个月,胃饿小了些,杏儿的饭量至少减了两个肉包子。
习惯了,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
第九百六十八章 赔偿
边关的日子清苦,但也充实,只要你不想歇息,能忙的你脚不沾地。
和在镇北王府待的无聊调制药膏打发时间全然不同。
虽然累了点,但苏锦觉得累的很值得。
边关打仗,有时候一打三四天,大半夜的还在攻城,军中突然传来的号角把人从睡梦中惊喜,有时候又一歇五六日。
苏锦虽然身处边关,除了来的那天被俘虏,其他时候她只能从将士们身上看到战争,她没上过城楼,没再见过两军厮杀的惨烈,上到东乡侯和老王爷他们,下到杏儿和雪兰,都不许她做任何涉险的事。
东乡侯也不让苏锦太忙,怕她累着动胎气,不过军医每天都给她请个平安脉。
军医说没事,东乡侯也就由着她了。
再说同州府,之前苏锦绕道从同州府乘船,无意间发现粮草被烧的阴谋,到了禹州后,赶紧托林大少爷给朝廷送信。
崇老国公要去同州府查粮草一事,皇上没同意。
南安王管着军器监,脱不开身,便交给了定国公府大老爷。
定国公府大老爷去办这事,崇老国公是放心的,他是信得过的人。
可这一次粮草被烧,事情做的也算是滴水不漏了,谁也不知道齐王和崇国公是不是就在同州。
定国公府大老爷去,崇老国公不放心。
崇老国公执拗,皇上也只能依着他了。
京都还有三万兵马,皇上让崇老国公带一万去同州,崇老国公也没同意。
崇老国公只带了三百兵丁,绕道去调了三千兵马,然后才去同州。
到了同州,崇老国公就头疼了。
同州府为了运送粮草,征用了十几艘民船,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那些商家要官府赔钱。
天天来衙门闹,同州府大门紧闭,钱知府根本就不敢露面。
崇老国公一到同州府,别说查粮草被烧一案了,直接被那些跪在地上的商民给堵住了去路。
那些折损了船只的商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