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有兵卒回来报信,回时又见得地上不少尸身,已是知道不好,此时听得对方这般说,连忙追问道:“谁人放的火?”
那裨将面苦心酸,道:“从后头绕了五百骑兵过来,营中拦之不及,被他们寻了地方,四处放了火,又杀了一通……”
“而今人呢??”
谭宗不欲听此废话,质问道。
那裨将只得道:“都是骑兵……放了火……杀了一通,已是逃了……”
说是逃了,谁人又不知道,其实只是退了。
听得对方这样说,谭宗如何还能回话,只恨不得把一口牙齿给咬碎。
骑兵!
又是骑兵!
广南从哪里生得出来这样多骑兵!!
为何会有人在广南这个地方用骑兵!
平日里邕州、桂州的那等肉马,除却在米粉里搭做配料,哪里还能有其余作用?!
拿刀在广南的滇马、肉马面前晃一圈,这些畜生都得歪了蹄子逃跑,见多了这样的马,谁人能想到换了马来,居然当真能在这多山多岭之处有这样大的优势……
谭宗此时实在没有功夫去细想,只急急分派事务,一面令人灭火,一面清点营中兵卒。
才到邕州时,加上广源州中蛮将手下,足有十二万三千人。
此时此刻,却只剩下八万多的兵卒而已,近乎是三人当中,便已经死伤了一人。
谭宗一面算,一面手抖。
死伤这样惨,还要不要攻城,还如何攻城?
而当天晚上,营中的大火终于被扑灭。
粮草泰半已是被烧成灰烬,连着不少箭矢军械也烧成了焦炭。
这等粮米,最多能撑得住大军五日……
晋人的骑兵自然可怕,神臂弩、床子弩更是骇人,然而这些虽然叫谭宗骇怕,却不会叫他生出怯退之心。
只有没有粮秣会令他绝望……
没有人谭宗、李富宰更知道交趾国中后勤运送指望指望不住。
一旦粮秣跟不上,难道要叫这八万大军饿死不成?
谭宗犹豫片刻,召进来一名亲兵,问道:“去看看太尉而今伤势如何?”
那亲兵领命而去,很快回得来禀道:“军医叫小人来禀将军,太尉还未醒来,依旧是高烧。”
第552章 两难
谭宗左右为难。
如果此时一刀插下去,能将李富宰剐醒,他定是会毫不犹豫地冲到后账病床前,哪怕亲自动手,也要把对方从头到脚捅上七八十下,好捅得他快快醒来,早做下决定是该退兵还是要继续攻城。
此时的谭宗早已忘了就在不久之前,自己还心心念念盼着军中生出哗变,把李富宰拖下帅位,最后靠着自家出手镇压,取而代之。
到得如今,他只想着将这兵败之锅,结结实实地在李太尉头上扣稳了,不要叫自己一力承担。
谭宗听那亲兵说了半日李富宰伤势,心中如同被火烤一般,煎熬不已,左思右想,忍不住去了后账。
李富宰果然还是昏迷不醒,血虽是勉强止住了,烧却是没有全退。
交趾随军的军医不敢走开,都在帐中轮夜,见得谭宗过来,连忙上前相迎,将李富宰伤情一一说了。
谭宗越听眉头皱得越紧,知道这一回莫说痊愈,两三日内,想要清醒过来都是难事。他复又细细问了半日的话,回到自家营中,连夜召集了左右亲信议事。
众将听得谭宗所言,尽皆不愿再去广州,更是不愿再行攻城。
一名裨将道:“将军,此时粮秣已是被烧得干净,若是后头送不过来,再过两日怕是军中都得吃风喝露,晋人今日只是来了几千骑兵,便打成这样,若是过两日再来援兵,我等如何能抗?广源州那些姓孬的眼见就要翻天,不拖后腿就罢了,莫要指望他们出力——不但如此,还要抽出人手盯着防逃兵……”
谭宗听得烦躁不已。
这两日的逃兵确实多得可怕。
李富宰原本便是使了强压之法,将广源州一干峒主强行留在此处,以黄末儿为首的峒主们口服心不服,再兼攻了这许久的城,广源人死得最多,伤得最惨,原本李富宰兵多将强,诸人敢怒而不敢言,此刻趁着他伤重,有意无意,常常纵了手下峒人出逃。
营中军心涣散,处处都是一团乱麻,谭宗实在焦头烂额,哪里有余力去一一紧守,只能命人跟着几家跑得猖狂的,派人抓了回来杀一儆百,可更多的却是跑了也就跑了。
有了广源州人带头,许多交趾营中兵卒也跟着跑,一带十,十带百,再这样下去,不用等晋人再来打,自己就要内乱。
军心不稳,士气大挫,粮草被烧,每一样都似乎在逼催着谭宗退兵。
他却依然还在犹豫着。
如果这一回能想办法攻下了邕州城,哪怕不去广州,径直回交趾,他以功抵过,还有李富宰在上面顶着,说不定也就扛过去了,还能在朝中立下名头。
能踩着李富宰出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说实在是极不容易,可哪一时不是富贵险中求!
危险越大,收获越多!
晋人还有一句话,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不去攻城,如何能得大回报?
谭宗正想着有无办法能再勉强收拢军心,寻出晋人骑兵的弱点来——今日回来,数点了一回,最多也就二三千兵力而已,虽然都是精锐,却并不算多,只要想办法拖住了,再强攻一回城,邕州估摸着也就破了。
他一面想着,忽然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几乎是失声叫道:“不好!”
众将均是急急看了过来。
谭宗忙道:“晋人骑兵自后头绕路而来,少说也有数百人,如今去得哪里?!”
诸人面面相觑。
谭宗连忙转头对着一名裨将问道:“今次后方的粮秣何时能到?”
营中苦等了许多日,这一轮的粮秣还是迟迟不来。
朝中的后勤转运惯来是指望不上的,原本应当十天到的,过个二十天能到得,已是要偷笑,这一回的粮秣本来在上个月便当要到了,拖到前几日才堪堪得了信,说是已经从廉州运来,算算日子,不是昨日,便是今日要到。
果然那裨将听得谭宗问话,愣了一下,没多久便反应过来,回道:“昨日应当便要到了!”
谭宗心中有些发慌。
他头一次像此时这般希望运送粮秣的民伕走得慢一些,最好一日的路程当做三日来走,最好过上三五日再到得营中。
他不敢多想,生怕只要自己一往那个方向想,事情当真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只抬头寻了个信得过的偏将,点了对方姓名,立刻令道:“速速点两千兵去接应粮秣!”
那偏将连忙领了命,快步走了出去。
帐中一时有些压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