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东安
东安王府的穆清终于找上了林海,不过, 他们的请求是:“世叔, 请您帮我们治好我们的病。”
其实他们那也不叫病, 那是人为的,据穆清述说, “本来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庆贺新年,谁知道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发难, 一把火, 我穆家人死的死, 伤的伤,十去□□。”
他满面的悲愤, “便是看不惯我们了, 也不用下这样的毒手吧。”
君睿眨了眨眼睛, 悄悄问贾敏:“又是我那个爹做的好事?”话说他才多大?这事儿他压根儿就不知道好不好?
来找他有个屁用啊?!
贾敏脸色也不好看,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啊。”
等元朔帝腾出手, 他们的下场是可以想象的, 未必能比眼前的东安王府余孽好到哪儿去?帝王的心中, 有的,只有他的万里江山。
君睿看着面色不善的穆清等人, 似笑非笑, “不用如此对我, 想要治好你们的病, 得看我乐不乐意。”
穆清等人大惊, 看着林海道:“世叔,那天花,不是您治的么?”
林海下颔向君睿一指:“世侄啊,我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真正出手的人,是他。”
穆清等人尽惊得呆了,“怎么会这样?”
君睿摸着下巴笑嘻嘻的道:“哈哈,你们不会以我为条件,来换你们的归顺吧?”
看着君睿揶揄的目光,他们顿觉不妙。
“林世叔,没有我们的帮助,你想要收服这东南沿海,可不大容易。”穆清赶紧拉拢林海。
嗤
这话说的,好像东南在你们穆家掌握之中似的!
那先前倭寇海盗横行的时候,你们缩哪儿去了?
连海盗倭寇都被他扫平,君睿可不觉得穆家的那点儿势力能威胁到他。
君睿耸了耸肩,“没有你们穆家的帮助,我们不也收服了。这人么,不管走到哪里,都得靠实力说话,自己没本事,靠谁都不成。”
他笑眯眯对穆清道:“人啊,要服老,上了年纪,就该好生养老,还霸着那位置不放做什么?”
穆清紧了紧手,很想一拳砸到君睿脸上,可惜他不敢,只能悲愤的道:“我们穆家付出那么多,你们君家凭什么那样对我们?”
君睿耸了耸肩,“我们够对得起你们的了,别忘了,你们可是异姓王。还有,别那么理直气壮的,你们穆家,呵呵,请问,几代了?朝廷足足养了你们穆家三代,你们都还不知足,还不肯撤藩?我父皇不杀你们杀谁?”
他看了眼被气得发抖的穆清,“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既然你们没有本事坐稳那个位置,就别怪人心狠手辣。这个世界,本就是个人吃人的世界,既然你们没那本事,却偏要坐在那个位置上,不杀你们杀谁。”
穆清只觉得连气都出不了了,“这样的话你也说得出来?”
君睿冷笑:“我这说的实话。”
穆清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不错,君睿这话说得的确是大实话,只是这实话,听着怎么那么难受呢。
他们穆家就那么不堪,就活该被人抛弃。
你们老君家是不是也忒现实了点儿。
最后的结果是,穆清等人含怒拂袖而去。
贾赦很是不安,“殿下,这样会不会太过了?他们在东南毕竟年深日久,势力极大,若是与穆家交恶,说不得会给我们带来危害的。”
君睿冷笑:“我还怕他们,就怕他们不动,他们不动,我怎么把他们连根拔起?”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红楼原著里贾家要落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这样的家族,真的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他们让路,只能连根拔起。
看看,这穆清都还觉得委屈了他们,他们怎么不说自家当日占用多少资源,都还不知足,你祖上的功勋,荫蔽了你们五代,都还不知足。
那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又该如何过日子?
他们就该世世代代被人踩在脚下?
看了眼有些满面愧疚的贾赦,君睿冷笑:“怎么,荣恩伯觉得孤寡恩负义了。”
贾赦叹了口气,“算了,反正当年的事,我也用这么些年还报他们了。”就因为那个失误,东安王府从此在长安消失,而自己也被关在东院关了将近二十年,算是对得起他们了。
贾敏更淡:“都说是祖上的交情了,那自然得去找那些祖宗了。”
她跟穆家可没有什么交情,他们的死活与她有何相干?
君睿容色淡淡:“看他们自己如何取舍,他们若知进退,我又如何会去赶尽杀绝,你们真当我是杀人狂不是。”
贾赦松了口气,“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他可真怕君睿抓住穆家的把柄就此追杀下去,他是贾家的长子,这些关系,以前都是他在维持的。
他还真下不去这个手。
君睿自然不会追着穆家的人不放,他这边还要打发朝廷的使者。
人家被耽搁在福建,恐怕便是这个年都只能在福建过了。
使者是礼部给事中孙文,人家倒是很谦逊,能不谦逊么,他这差事就是个要命的,傻子都知道这东南是林氏的大本营,是荣亲王的根基,人家在这里如鱼得水,林氏也因为林海的关系得以壮大发展,他却要把人家的靠山弄走,谁会乐意啊?
反正他到了这边就净挨人白眼了。
好在他是读书人,读书人么,敬重的自然也是读书人,林海在东南创立心学,他拜读之后很是佩服,便是被林海这边以要解决心障为名晾了近一个月,他也不觉得被人冷落。
反倒在林海出关后,立即封了拜帖过来,表示要拜见林先生。
林海是知道这些文人脾性的,便邀请了武夷山人等人,与他讲经。
孙文自然是大喜过望,这一掉进去,便论了大半个月,反正都是过年,他即办不成公事,自然就紧着私事去了。
在林海的安排下,他参观了阳明学院,又看了那些课程设置,还有教材。
然后又因为教材内容,又与留院的先生们激辩良久。
这么一磨蹭,一个正月就过完了。
各人有各人的过法,今年已经是黛玉在南方过的第四个年了。
她已然适应了南方的生活,现在听了孙文的来意,心中不能不恼,“我们在南方过得好好的,干嘛要去北方?我不喜欢那边。”
她不想去长安,尤其是那边还有贾家一帮人。
林海皱眉:“当日十九说已经与陛下交涉好了,不管我们在南边做什么的。去年君睿才回了长安,结果这才过了多久?就又变卦了。”
贾敏是知道元朔帝的尿性的,“这做皇帝的,除了他自己,还能信谁?君睿在这边发展得越好,他越不放心。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