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3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挲着墙上的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请问这是哪位大贤的言论?”

胡昭:“颍川郭奉孝。”

郭嘉:“不是嘉,咳咳,嘉也是从书上看来的。”这是北宋张载的名言。

郑玄:“不知是何书?能否借老夫一阅?”

果然,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来掩饰。郭嘉继续瞎编:“是残缺的竹简,嘉偶然拾得几片,辨认字迹,恰好有这四句话。不知是何人所言,何书所录,但通过文字以我心印彼心,虽隔千秋,亦欣如晤面。”

郑玄捋须微笑:“奉孝倒是一个妙人。”他和这个年轻人聊天,总有意外的收获。郭嘉率性洒脱,看待事物的角度十分新奇有趣,谈笑风生。个别言论惊世骇俗,引人深思。

教导后辈和整理古籍是郑玄生平的两大乐趣。他喜欢像国子学这样思想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

按照惯例,曹操要挽留郑玄三次,才能允许他辞官。但郑玄辞了两回之后,突然要求去国子学担任讲师。

作为新式官办学校,国子学的讲师属于学官,品秩待遇比照昔日的太学博士,俸禄六百石。

郑玄名冠华夏,是一代儒学宗师,放着俸禄两千石的大司农不肯当,非要去国子学任教。一时间,国子学声名远扬,天下的儒生都以应邀入国子学开办专题讲座为荣。

这是昔日颍川书院的传统,朝堂官员、州郡小吏、乡间隐士,如果有某方面的专长,都有可能接到邀请,客串一把先生。程昱当年就是这样和荀彧、郭嘉等人结识的。李膺、荀爽、陈纪、郭禧等人都在颍川书院当过“客座教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360lele.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