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都不需要怎么打理,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丰收,又比如遍及巴拿马地峡的森林资源,这里的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红木、雪松等等都是名贵木材,只要进行适当开发,凭此一项,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巴拿马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采的并不多,矿场的规模往往也都小的可怜,技术水平极端低下,这里的铜矿石储量超过两亿吨,储量居于世界第四位,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可以供开采200年。
当然福特·本杰明不是李牧,所以福特·本杰明并不知道巴拿马地下都藏着什么资源,不过这并不影响福特·本杰明给埃迪·豪斯曼灌鸡汤,而且因为缺乏数据,福特·本杰明灌得肆无忌惮。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埃迪·豪斯曼有野心,并不全是为了个人私利。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许埃迪·豪斯曼并没有这么崇高的觉悟,但埃迪·豪斯曼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给巴拿马留下的只是掠夺和创伤,不希望将来巴拿马人提到自己的时候毫无亮点,这就和即将卸任的尤利西斯·格兰特一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人会在即将失去权力时陷入疯狂,同样也有人会想为社会做些弥补,这是人之常情。
“去找圣地亚哥投资公司,他们在圣地亚哥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在巴拿马未必就不能复制。”福特·本杰明还是习惯性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关于圣地亚哥投资公司,这在加勒比海地区,确实是已经成为一个奇迹。
就在几年前,古巴处于西班牙人的统治下,圣地亚哥只是加勒比海沿岸不起眼的一个节点而已。
现在的圣地亚哥,在骏马集团和摩根家族接手圣地亚哥港口后,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圣地亚哥建成了钢铁厂,扩大了港口规模,同时重点发展加工业,这几年,圣地亚哥从整个加勒比海地区采购原料,然后运回圣地亚哥经过进一步加工,再把加工出来的产品返销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已经逐渐成为加勒比海地区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
和巴拿马相比,圣地亚哥拥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资源,这是巴拿马并不具备的,但巴拿马同时也有优势,等巴拿马运河开通后,巴拿马将会凭借运河成为加勒比海的咽喉要道,到时候巴拿马的优势将会比圣地亚哥更多,所以巴拿马并不是没有复制圣地亚哥模式的机会,相反这种机会很大。
“圣地亚哥投资公司——”埃迪·豪斯曼稍有迟疑。
埃迪·豪斯曼当然知道“圣地亚哥投资公司”这家企业的背景,这家企业的两个大股东,同时也是运河公司的两大股东之一,让埃迪·豪斯曼迟疑的是,虽然圣地亚哥因为圣地亚哥投资公司的存在飞速发展,但同时圣地亚哥失去的东西也不少,比如当地政府的自主权,这让埃迪·豪斯曼感觉有点无法接受。
在圣地亚哥,就和埃迪·豪斯曼了解到的一样,圣地亚哥当地政府几乎丧失了所有权利,现在的圣地亚哥当地政府,就像是圣地亚哥投资公司的一个服务部门一样,存在的一切意义就是为圣地亚哥投资公司服务,埃迪·豪斯曼想起未来的巴拿马有可能也处于这种状态下,下意识的感觉有点不寒而栗。
那对于巴拿马来说,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关于这一点,我只说一件事,将来运河建成后,运河产生的大部分利益,肯定要归波哥大支配,和你们巴拿马政府并没有多大关系,现在你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觉不甘心,因为那不是你们想要的,所以考虑一下吧,当你们无法下定决心的时候,让别人帮助你们下定决心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福特·本杰明图穷匕见,这是要煽动埃迪·豪斯曼造反的意思了。
虽然现在福特·本杰明不知道,但在未来,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确实是两个国家,所以福特·本杰明所说的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即将开工的巴拿马运河,投资运河的是来自美国的巴拿马运河公司,出地盘的巴拿马政府,付出人力的是巴拿马人民,哥伦比亚政府所做的,只是在合同上签订个字,然后就要拿走未来运河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这样巴拿马政府如何甘心哦。
分歧就是这样产生的,一旦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那合作肯定无法长久,对于企业来说是这样,对于国家来说同样是如此,纵然是福特·本杰明不挑拨,迟早有一天,巴拿马人也会不满这种分配模式,所以既然分歧一定会发生,那就来的早一些吧。
第625章 不妙
关于巴拿马铁路公司和巴拿马籍工人的冲突,运河公司和哥伦比亚政府的交涉进行的并不顺利,这也是福特·本杰明挑拨巴拿马政府脱离哥伦比亚的真正原因。
客观上说,当日的冲突,巴拿马铁路公司虽然有很大责任,但错误并不全在巴拿马铁路公司一方,工人方面也有责任,如果工人们的情绪能够稳定一点,能够多一点耐心,采用更温和的手段和铁路公司交涉,那么最后的结果不会恶化的那种程度,毕竟巴拿马铁路的运营仍然需要本地工人的配合,所以运河公司最终还是会为铁路公司之前管理层遗留下来的问题买单。
工人们大概也是担心人走茶凉,所以才会采用“持械围攻”这种极端方式试图讨回自己应得的报酬,但运河公司作为一家刚刚入住巴拿马的企业,在某些事上也一定要表示出自己的强硬,这样才能减少将来可能的更多麻烦。
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最终酿成当日的惨剧。
现在运河公司的态度非常坚决,对于哥伦比亚政府,运河公司要求哥伦比亚政府保证,以后绝对不能有类似事件发生,哥伦比亚政府必需保证巴拿马铁路的运营不受到任何客观因素干扰,至于那些在当日冲突中遇难的工人,运河公司可以酌情给与补偿,但并不是以“赔偿”的名义,而且补偿的金额被限定在十万美元以内。
这样的条件,哥伦比亚政府当然不可能接受,如果是美国政府代表运河公司出面和哥伦比亚政府交涉,那么或许哥伦比亚政府会委曲求全,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哥伦比亚政府还不想低头低的这么痛快。
即使是姿态,哥伦比亚政府也要表现的强硬一些。
和对待巴拿马政府不同,运河公司虽然也对哥伦比亚政府官员进行贿赂,但贿赂的力度并没有对待巴拿马政府那么大,毕竟哥伦比亚政府和巴拿马政府不同,县官不如现管,哥伦比亚政府的胃口也更大,运河公司不可能满足哥伦比亚政府的所有要求,否则将来会遗患无穷。
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运河公司特派的谈判小组和哥伦比亚政府先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