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心里真不是滋味了,这么勤奋好学的妹妹,为什么就偏偏不是个男儿:“妹妹在看什么书?”
月瑶看资治通鉴只会在自己屋子里看,这种书适合男子看不适合女子看。就是医书月瑶也没带出来,要人看到她在钻研医书也不妥当;所以她现在看的是《大元地质图》。
廷礼很惊讶,他以为月瑶会看诗词歌赋之类的书,竟然不知道月瑶在看这本书。《大元地质图》主要是描绘大元朝的疆域,主要是详细介绍省州县的地理面貌、人口与土地等。一般女子很少看这样的书,至少廷礼是第一次见到有女子看这样的书。
月瑶会看这本书也是巧合,之前看介绍各处的水土风情的游记,说到了州县月瑶都不熟悉,所以拿出这地质图来对照。可是几回下来后月瑶发现自己见识太浅薄,连自己所处的国家都不清楚,于是闲下来都会认真看,认真记。
月瑶将书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站起来:“大哥,你坐。”
廷礼过来是告诉月瑶,准备明日带她去见本家的亲戚。让月瑶做好准备。
月瑶上辈子没来过本家对本家半点不了解,但是在路上了解了一些。月瑶不认为本家会接纳他们,最多也就维持着面上的情份,想想当年太爷得势就踢开了本家现在又想回宗族,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能维持面上情份还是看在廷礼他们有出息的份上:“大哥,明日是我娘的生祭,我想先去给我爹娘上坟,然后再去拜访各家的亲戚。”正事先办完,拜访亲戚的事往后说。
廷礼想了下点头:“嗯,我也是准备明日下午去拜访。”
月瑶仍然摇头。到时候一副悲悲戚戚的模样去见亲戚不是给人添堵:“大哥,你有事就去办。我跟正哥儿后日再去不迟。”心情得调整好去拜访族中的长辈才成。本就关系不亲近,再一副委屈的模样上门,这不是示好,而是拉仇。
廷礼见着月瑶坚持虽然心头不舒坦,但是还是只能顺着她的意了:“好,那你今天早点休息。”
月瑶点了下头。可是到了晚上因为不喜欢,月瑶碾转反侧难以入眠,翻身看着窗外。夜色寂静空幽,清浅通透的月光透窗而入,如水般湿润了整个屋子,
月瑶起身穿了衣物走到院子,这里比京城要冷上许多,走到院子月瑶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邓妈妈并没有催促月瑶进屋,而是吩咐花蕾去屋子取一件厚外套,她自己站在月瑶身边。
月瑶望着清凉的月亮:“妈妈,你说爹跟娘回在天上看着我吗?还是说他们已经投胎转世了?”
邓妈妈被月瑶的问题给定住了。
月瑶并没有要邓妈妈回答,自言自语道:“其实我希望爹娘已经转世投胎,这样他们又用了新的人生。”
邓妈妈张了几回口,却不知道如何说。这时候花蕾取了外套,正准备月瑶披上,月瑶却是摇头进了屋子。也不睡,只是让点了蜡烛,拿了书本看。侧身道:“待会我若睡着了,你们别动。”月瑶这话是提醒他们到时候不要动她手上的书,一动就得弄醒她。
花蕾忙点头:“好。”
月瑶看了半个时辰左右,果然侧着头睡下了。花蕾看着自家姑娘头歪在枕头上,一双玉手握着书在水蓝色的被子上,极为不雅。可是想着月瑶的吩咐,也没去收拾,由着去。
花蕾也是知道自家姑娘总是难以入眠,特别是换个地方更是难以入睡。上次去舅老爷家也是半夜没睡。花蕾轻轻叹气,自从老爷夫人过逝,姑娘就没开怀笑过。
第二天一行人去上坟,抬了几大箱子经书到了目的地。连家的祖坟有专门的仆从看守,一般人是不准进去的。月瑶他们来也是提前打了招呼,看坟的人领了他们过去。
上坟,烧香摆放祭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月瑶看着爹娘的坟,咬着下唇强忍着不哭。她从箱子里一卷一卷地将经书取出来烧,月瑶要亲手烧了这些经卷给爹娘。上辈子没做成的事,这辈子她要完成。
看坟的人见着那么多一卷一卷的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跟随来的赵春说道:“这是我们姑娘为二老爷二夫人抄写的经书。姑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日以继日地抄经书,今儿个是二夫人生祭,姑娘特意过来将这些经卷送过来烧给老爷夫人。”
守坟的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三姑娘真孝顺。”这可是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
一卷一卷的经书焚烧,火光都灼红了月瑶的脸。月瑶透过火光,眼前又浮现出父母慈爱的面容,脑海之中浮现出上辈子那些如噩梦一般的经历,月瑶再忍不住,眼泪扑哧扑哧掉:“爹,娘,爹,娘……”叫得周围的人也都红了眼圈。
跟着月瑶一起烧经书的廷正也是眼泪汪汪:“爹,娘,我跟姐姐来看你们了……”
最后一卷经书化为灰烬,月瑶也晕厥过去了。
大夫过来给月瑶诊脉,过了半响道:“姑娘这是悲痛过度。好好休息别再让她伤心,若不然会落下病根的。”大夫知道是父母双亡才哭晕,只感叹一声可怜了。
月瑶醒过来,见着廷正已经成了兔子眼。
廷正见到月瑶醒过来,欢喜地叫着:“妈妈,姐姐醒了,姐姐醒了。”大夫说姐姐醒过来就好了。
月瑶摸了一下廷正的头,这一辈子重新来过,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不会再有这样的噩梦了,不会再有了。
下午的时候,廷礼还是带着廷正去拜访了本家的长辈。廷正在李家这大半年被李翰带着胆子也大了一些。面对长辈的提问,也不怯场。当然,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些勉强。
提问的是连家本家七房的老太爷,本来廷正的长相挺招人喜欢,再有这态度也让人满意,只是廷正的回复让他很不满意。
廷礼反倒是心里暗暗惊了一下,要知道这孩子可是才学半年,又顶着草包的名头,面对长辈的考校竟然也能回答大半。可是面对本家七老太爷的不满,廷礼也没敢解释,越解释越糟糕。
结果,廷礼自己却说道:“太爷,先生说我启蒙太晚,要慢慢来。急了反而不好。”
七老太爷连益瞪着眼睛道:“你启蒙太晚?什么时候启蒙的?”
等知道廷正是启蒙还不到一年,当下吹胡子瞪眼睛:“连家子嗣三岁就开始启蒙,这孩子今年都六岁了,半年前启蒙。这是怎么回事?”一听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
见廷礼回答不上来,七老太爷问廷正:“你来说?为什么半年前才启蒙,是不是之前偷懒不愿意学?”
廷正睁着一双无辜的桃花眼:“没有,我很勤奋的。姐姐说,只有勤奋苦学才能成才。”
七老太爷听了以后重重叹气:“改日将那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