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66

热门小说推荐

等她们找到了其他小娘子, 却发现她们也都愁眉苦脸的,谢令姜与秦翎对视一眼,上前问道:“怎么了?”

为首的杨家大娘惨兮兮说道:“方才我们遇见了方先生, 先生说明天随堂考试。”

其余几个小娘子也都苦着脸点头,哀嚎道:“什么都没有复习,什么都不会。”

闻言,谢令姜也不由得心有戚戚然地认同, 方先生太过严厉,平日里又是在国子监看惯了科举生们的锦绣文章,看见她们这些小娘子狗屁不通的文章,自然是愈发地严格,虽然他极力地控制自己不要太凶,国子监科举生们也一直觉得方先生在女学时已经收敛了臭脾气,但是,她们不是久经考场的科举生,她们还只是刚刚被选□□的孩子啊。

听着七八姑八大姨家的科举生们纷纷和她们讲她们是多么的好运,女学众小娘子们依旧表示心塞塞。

来时兴奋无比的国子监女学的小娘子们凄凄惨惨地准备回去复习功课了,苦哈哈地迎接明天的考试,而且按照往常惯例,只要有一位先生临时起意决定考试,其他几位先生也都会随之跟风。

对于方明正方先生的考试,谢令姜是腹中有诗词,心是不慌不忙的,但是,祖先生的算学考试就不得不让他头皮发麻了。

回府之后,永宁侯夫人看见谢令姜没精打采地回家,还以为她病了,关切地问道:“三娘,你脸色怎么这么不好看,要不要给你去请个大夫来看看。”

谢令姜摇摇头,脸悄悄地红了,低着头说道:“多谢舅母关心,三娘没什么,只是今天爬山累了,明儿个又要考试,有些担忧罢了。”

永宁侯夫人这才放心地让她回秋月小筑,末了还吩咐身边的大丫鬟茗月去厨房端碗清凉的水果甜羹给谢令姜送去,态度亲切温和,端得是一副好舅母的做派。

谢令姜也与永宁侯夫人看上去情同母女,她在前世的时候就知道在没有触及到根本利益的时候,两家还是可以来往的,只是到了谢家没落的那天,便不要再指望永宁侯府会为谢家出头。

谢令姜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故而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这样的教训前世已经吃够了。

谢令姜将全副心神都用在了和算学题作斗争上,之前的都随风去吧,现在最重要的明天考试能通过。

第二天清晨,谢令姜早早地起来,又温习了一遍方先生的功课,她昨天光顾着做算学题了,方先生的功课还没有看过,幸而她平日这门课就学得不错,考前临时看一看背一背也是能通过的,唯一可虑的是下午祖先生的考试。

果不出她所料,方先生的考试她先翻阅了一下题目,细细思索了一会,便下笔如有神,飞快地用簪花小楷将纸填得满满当当,卷面干净工整,内容她自觉也是言之有物。

这波,稳了。

下午祖先生的考试,那叫一个惨绝人寰,她全程云里雾里,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出了考场,都还迷迷瞪瞪的,刚刚在考卷上写了点什么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国子监一处幽静的竹楼,上面牌匾写着儒家学馆,几位儒家的先生正凑在一起批阅卷子,因为并非正式科举考试,故而这些卷子都是不涂名的。

方先生在几份卷子里挑出了一份,上面的名字那栏里写着谢令姜。

方明正方老先生只看了一眼得意学生的文章,就被第一句话吸引住了,面带笑容乐呵呵地继续看了下去,等看完后赶紧招呼其他几位先生道:“子云,文和,快来看看我学生写的这篇文章。”

郑子云郑老先生捋着白色胡须,慢悠悠踱步过来,“怎么了?”

他拿起这篇文章一看,念了出来:“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荀文和也凑上前去看,捋须颔首道:“农事为国家安定之本,有些见识,不知是方兄你哪位高徒所作?字迹倒是清秀,就是不若馆阁体得阅卷官欢心,今年他们下场,你可得好生提点一二才是。”

方明正哈哈一笑,颇为神秘地说道:“非也非也,她今年不参加科举。”

荀文和挑眉问道:“莫非是想压一届,三年后冲着三甲魁首去的?”

方老先生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青色的儒袍被风微微吹动,颇有名士风采地说道:“你猜?”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方先生:你猜?

荀先生:猜你个大头鬼,一把年纪了还卖萌,信不信打你(ー`?ー)

郑先生:哦呵呵,两位打完了叫我一声,我负责接受你们的得意门生

方先生、荀先生:……

郑先生:嗷嗷嗷,有话好好说,斯文人动口不动手

第56章 崔九郎(修bug)

当荀老先生和郑老先生知道这居然是一名九岁女童写的文章之后, 儒家的两位扛把子大佬全都一副你特么在逗我的表情。

方明正老先生捋须,得意一笑,这可是他的得意弟子,让你们当初半推半就不肯直截了当表明心意, 去女学教书, 觉得教一帮小屁孩掉身份, 现在后悔了吧?不好意思,这个九岁的小屁孩是我的弟子, 亲传的入室关门弟子。

荀老先生怅然叹口气,“看来二位圣人当初要一力推行女学是有道理的, 谁说女子中没有读书的好苗子。”

方明正老先生特别骄傲, “可不是,阴阳相补,自然地位相同, 何来女子卑贱的说法, 若真是如此, 谁不是女子怀胎十月所生, 那我们又算什么。”

郑老先生想得更远,“孔圣人常说有教无类,如今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 刻意提出与主流相悖的说法,意图一鸣惊人,于险境中博得富贵, 我等要注重百姓的所思所想,不可让他们的妖言惑众笼络了无知百姓。”

荀老先生微微颔首,“你说的在理,他们所想不过是出卖儒者的风骨, 夸大君为臣纲,提出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的混账话,以期博得圣眷。”

郑老先生点头,“若并未违反国法,纵然是圣人也不能处死大臣,君若不义,臣何必忠,这明显违背人性。”

方明正老先生沉吟片刻道:“贸然行事,恐引得圣人不悦,人非圣贤,圣人就算明知不对,恐怕心里也会偏向他们一些,这样就让我们处于不利地位。”

三位儒家老先生本来只是想批批女学的试卷,放松一下心情,没想到心情更加沉重了,觉得压在他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们三人合计了一下,觉得可以从倡导女子进学这方面入手,这样既可以阐明儒家“有教无类”的宗旨,笼络住天下真正心向儒门的士子,也能从侧面克制住他们。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既然女子面对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