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想想。”他说道。
“嗯,你回去好好地想一想。”老姚知道这个孩子要顾忌的东西多,他说道,“林凛,你要知道,顶级的学府是一般的学府比不上的,老师希望你能去最好的大学,学最好的东西,接触最优秀的人。”
“嗯,谢谢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林凛接了林小浩就和周世海一起回去了。
又一年的六月。
这一年的六月似乎来地特别快,眨眼就到了。
墙上的倒计时翻到了最后的一天,高考到了。这一年,轮到他们坐在高考的考场上了……
第217章 选择
96年的夏天
他和周世海一起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
人在某一个时期都有特别迷惘的时候。走到了人生的这个转折的岔道口上,面临着不一样的路,该怎么样去选择,在这个时候林凛也感到特别地迷惘,很难以做出抉择,是要继续留在崇明还是考到中京城去上大学。
崇明是他在这里奋斗了三年的地方,从第一天到来这里的孑然一身,父母留给他的只是一间空有几个锅碗瓢盆的小饭馆。到现在他在这座城市里有了一个立身之地,是三年多的时间里日日夜夜都在为之努力才得到的。
他们上一年的夏季才把户籍从老家转到崇明来,他们在这里买了房子落了户,林小浩也在这里读书,他离开崇明就意味着林小浩也要跟着他到别的地方去。他们兄弟俩相差的年纪太大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林小浩都需要人照料,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小孩都离不开大人。
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有了安稳的生活。
但是崇明这座城市所能提供给他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他要向往更高更大的天空,他就要去到更大的城市去,远方的城市才会给他提供更大的无线的可能。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人如果能选择更好的,为什么要放低自己的标准呢?站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了。
所以,对于路要怎么走,其实林凜的心里已经是有答案了,该怎么去选择。
六月高考完,七月就出成绩。
在所有人的紧张和期待中,高考的成绩新鲜出炉了。
林凜考出了他理想中的成绩,按他的平时的测考成绩,拿下了崇明市的高考理科状元的位置也并不出奇,这个分数足够他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他们学校今年的高考成绩考地往往年都要好,市里的前十里面他们学校就占去了前面的六名。
这也跟他当初的预想一样,崇明这里只是他的一个跳板,他不会一直留在这个地方。哪怕他想过在这里上大学,继续过着安稳的生活。安逸是人向往的,但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人其实还是更向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
高考完后他在崇明忙了一段时间才回的他姥爷那里,周世海被家里派来的人接走了,两个人分开了一段时间。
成绩出来的这一天周世海给他来了电话,问他查到成绩没有。
“嗯,知道了。我给老姚打了电话,从他那里也知道了你的成绩。你考地也不错。”林凜给他班主任去了电话,知道了高考出来的一些情况,所以自然也知道了周世海的成绩。
学校里的成绩排名很快地就出来了,老师那里都已经有了成绩单,林凜打电话去不用他问老姚都会跟他说,所以他也知道周世海考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仅次于他。
从高一到高三这三年里周世海的成绩是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越,从一个走后门的插班生考到了考到了全校的名列前茅,他在老师们那里都是留了名的
他们在高考全市的理科排名前三的位置里占去了两个位置。
“哈哈,这是必须的。”周世海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很有自信的,总不能媳妇儿的成绩那么好他自己的成绩那么差,总不能媳妇儿那么游戏自己考试还不及格,总得配地上自己那么优秀的媳妇儿才行0
这不是多少分的事儿,这是面子问题!
只是不知道林凛知道周少爷当初努力学习的初衷是如此会做何感想。
“等我回去找你,剩下的咱们见面了再谈。”周世海这会人都还在忙,抽不出身来。
“好。”林凛应了一声。
“我很想你。”在挂电话前,周世海突然地来了一句。
听到电话那头的人说想他,林凛的脸有点发热,压低声音说了一句,“嗯,我也是……很想你。”
说完他就挂了电话。
听到嘟的一声,电话已经被那头的人挂断了,周世海在笑。
成绩一出来林凛就跟他姥爷说了。
姥爷知道孙儿考出了这么好的成绩也很高兴,高兴到两眼都湿润了,擦了擦鼻子,就想往外面去抓只鸡来杀了给孙儿庆祝庆祝,“咱们爷俩今晚好好地喝一杯,给你庆贺庆贺。”
“姥爷,不着急,时间还这么早,等晚点我再去抓了鸡杀吧。我去市场买多点肉,看看有什么菜好买的,今晚我炒几个菜,请村长三叔几个来家里喝一杯?”林凛见他姥爷高兴,就想让老人高兴高兴,他自己也高兴。
老人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事,也没过过几天高兴的日子,自己能让姥爷高兴高兴,林凜还是为此感到很骄傲的。
人之所以要努力,除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地好之外,也是希望身边的亲人不要总是担心你,如果能让他们分享到你的成功和喜悦,那就是一件更好不过的事了。
上一世他没有经历过这些,没有高中,也没有高考,更也没有大学。到这一天他参加完了高考,分数也出来了,脚踩在这片土地上,头顶着蓝天白云,林凜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真实地存在着的。
他的未来将会变得不一样。
晚上杀了一只大公鸡,买回来的猪肉焖了一大锅的红烧肉,大条的鱼清蒸了,再炒上三两个小菜,做两个凉拌菜,摆满了一张桌子,今晚晚饭的菜很丰盛。
村长他们被请过来吃饭,来的人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礼过来,庆贺孙老先生的外孙儿考上大学。
他们赵家沟子如今都还没出一个大学生,今儿是借了孙老先生的光啊。
“来来来,快别忙活了,这么多菜已经够多了。老先生您这孙儿好啊,这可是咱们未来的大学生了啊。”老村长就盼着他们赵家沟子也能出一个大学生,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一个大学生。
这几年的日子过地好一些了,大家伙儿才不用饿肚子,不过这哪家也没个多余的钱供孩子读多点的书,村子里的孩子大多是读个小学就毕业了,上到初中的都少。
如今见到孙老先生的外孙儿考上了大学,老村长也有了心思。
“是啊,就不知道咱们赵家沟子啥时候也能出个大学生。”跟来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