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时间,才将方氏叫醒了。
方氏堪堪醒来,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只觉得疲累异常,但是方妈妈和袭香又都说她睡得极好,搞得方氏十分糊涂。
不过,这会儿讨论她到底睡得好不好显然是不合适的,除了安笙,大房其他人早已经在外面等了快两炷香了,方氏再不起,怕是真要错过给徐氏请早安了。
方氏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匆匆忙忙地梳洗过后,也顾不上吃早膳,更顾不上大房其他人跟她请安,便带着众人风风火火地朝松鹤堂去了。
一路急行,终于在两刻钟后到了松鹤堂。
可饶是方氏如此紧赶慢赶,却还是晚了许多。
等她带着人到松鹤堂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离开了。
方氏等人直接被拦在了门外,根本没见到徐氏的人,别说请早安了。
徐氏身边的大丫鬟盼夏说,徐氏一早跟其他人说话乏了,这会儿又去睡回笼觉去了,请方氏等先回去,待徐氏醒来,她自会跟徐氏说方氏等人来过的事情。
方氏不甘就此离开,但是,又不敢这么带人闯进去,权衡再三,还是悻悻地带人离开了。
送走了方氏等,盼夏又折返回了内室。
而盼夏口中已经回去睡回笼觉的徐氏,此刻正在内室的软榻上歪着,并没有睡。
听到脚步声,徐氏掀开眼皮,看了一眼盼夏,懒懒地问:“人走了。”
盼夏快步走到徐氏身边,福身答说:“回老夫人的话,已经走了。”
“没说什么吧?”徐氏又问。
盼夏摇摇头,答说:“什么都没问。”
然后,盼夏就听到徐氏似乎轻轻哼了一声,可仔细一听,又好似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只接着道:“我就知道,她就是个夸不得的,才夸了她一句,她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徐氏这话说的是谁,盼夏自然知道,但她却不好多说,因而也只是垂首安静地站着,并未多话。
第814章 争端
方氏带着大房众人,被徐氏拦在门外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阖府上下。
安笙几乎立刻就得到信儿了,彼时,方氏一行才刚从松鹤堂离开不久。
她轻轻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以徐氏的性子,这还真是她做得出来的事。
“小姐,要不要趁机加把火,往外再散散消息?”郑妈妈问。
安笙摇了摇头,“不必,再等等,等袭香那边消息传过来了,证据充足后再说。”
郑妈妈颔首,明白安笙的意思了,安笙这是打算等证据收集的充足了以后,一并发作出来,彻底让方氏再也爬不起来。
这样也好,否则的话,总这么小打小闹的,也没什么太大意义。
方氏那边的事情,安笙现在其实有些顾不上,她现在正在想今早的早朝,是个什么情形?
……
今日早朝,似乎格外的“热闹”。
早朝一开始,惠帝果然问起了萧良的案子,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分别答过,将案情的进展跟惠帝说了一下。
他们俩说了一堆,但简而言之总结一下,就是基本上没什么进展。
这也不能怪他们,实在是此案能找到的证据太过稀少了,除了一把明面上的杀人凶器之外,竟然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证据了,这可叫人怎么查呢?
谁都知道,破案是要讲究证据的,现在什么证据都没有,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就是再能干,也是没有办法破获这个案子的。
可案情没什么进展,流言却满天飞。
也不知道今日是怎么着,平日里很会看惠帝脸色行事的一干朝臣们,全都好像成了睁眼瞎子一样,一个个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对着外面的流言就吵开了。
外头的流言惠帝自然也已经听说了,但听说归听说,惠帝毕竟没打算完全当真。
毕竟,这流言涉及到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朝之重臣,一个是他亲生儿子,无论哪一个,跟这件命案扯上关系,都叫他挠头。
偏偏这群朝臣今日也不知道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明明他脸色都那么难看了,这些人还跟看不懂似的,争个不休。
一会儿这个说陆铮与萧良早有龃龉,有杀人动机,另一个就说萧良曾经的罪过大皇子,大皇子为泄私愤杀人也说得过去。
可说来说去,却全都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
没有证据,那跟诬陷又有什么区别!
惠帝怎么也没想到,这些朝中重臣,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他不是不明白这场争端顿背后代表着什么,无非是太子党与瑞王党之间的争夺,但正因为这样,他才更生气!
他还没死呢,这些人就敢明目张胆地争这个争那个,将他置于何地?!
眼见争论越来越离谱,惠帝终于发声了,他这一出声,殿内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心地低下头,看着自己脚下的地面,不再说话。
惠帝视线扫了一圈,冷哼一声,“都不说了?怎么,你们不是有很多话要说么,怎么都不说了!”
众人要是再听不出惠帝生气了,那就是傻子了,可是,能站在这间朝堂内的人,哪有真的蠢人,于是乎,群臣几乎顷刻间全都跪拜道:“臣等惶恐,请陛下息怒。”
“息怒!”惠帝又哼了一声,声音更冷,“有你们这些能臣干将,朕想要息怒,怕是都不行啊!”
惠帝满口嘲讽,众臣忙又齐声叩拜,“臣等惶恐,请陛下息怒。”
息怒息怒,惠帝心里骂道,你们就会叫我息怒,可方才吵得仿佛我不存在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叫我息怒!
良久之后,才听惠帝又道:“此案既已交由刑部和大理寺主理,那自有两位大人查明真相,在没有证据之前,朕不希望再听到那些没有根据的无稽之言!”
惠帝语气很不好,群臣一听他这么说话,哪里还敢再多说别的,闻言纷纷叩拜道:“臣等悉听陛下吩咐。”
惠帝冷冷地扫过底下跪着的众臣,又冷冷哼了一声,这才甩袖走了。
常公公忙一甩浮尘,叫了声“退朝”,也追着惠帝去了。
惠帝走后,跪在殿上的众臣才纷纷站了起来,慢慢往外走去。
不知道是惠帝方才一番威慑起了作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方才吵得不可开交的朝臣们,竟然真的没有再争论什么,而是相安无事地鱼贯出了大殿。
只有大皇子,走到陆铮身边的时候,冷冷地瞪了陆铮一眼,方才趾高气昂地甩袖离开。
陆铮倒是沉稳得很,全程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即便是方才被人怀疑,也是这副八风不动的样子,丝毫没有失态。
方才的情形,早已经预料到了,也确实没什么好惊奇或者生气的。
要说生气,现在也是大皇子更生